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作业周期 : 2020-09-11 2020-12-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比较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请结合自己教育工作中的实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要求:1、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交作业,字数不少于500字。


         2、作业要个人独创,杜绝抄袭。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提交者:学员王双贤    所属单位: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12-05 07:31:50    浏览数( 2 ) 【举报】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基本上都是遵循“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总结人物形象——知识梳理”的教学流程,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这4个能力要素尽管会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获得一定提升,但这样做会使得该教学内容对于学科能力的提升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而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与动力大打折扣。

    本人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经常思索,如何摆脱以往文言文教学“只教文言不教文”的困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收获更多。我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现在就以教授《张衡传》为例,说说我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希望和语文学科的广大同仁共同讨论。

《张衡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语言目标

研读《张衡传》及互文比读资料《河间相张平子碑》《吊张衡文》《过张平子墓》),积累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积累名言名句,梳理、积累常见常用的文化常识,提升对史传文学作品语音的感受力。

 2.能力目标

(1)从互文比读的过程中,发现、梳理史传文学真实性、概括性、文学性的特点以及作传者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含蓄传达自身情感态度的方法。

(2)把握史传文学篇章结构上的普遍规律,掌握阅读、鉴赏史传文学作品的方法。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张衡传》精读

一、速读《张衡传》,提问。【课下进行】

二、小组合作,对照课下注释及老师下发的补充注释再读课文,解决词语理解层面的问题。最后,各组分别统计“小组交流合作”后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一节课】

三、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小组合作”之后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社会背景、文化知识缺乏而导致的阅读障碍。【一节课】

第二阶段——互文比读

一、下发互文比读资料(《河间相张平子碑》《吊张衡文》《过张平子墓》)。学生自读,梳理这三篇诗文与《张衡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点,初步感知“史传文学作品”的特点。【课下进行】

    互文比读资料

河间相张平子碑

崔瑗(东汉学者)

河间相张君,南阳西鄂人,讳衡,字平子。其先出自张老,为晋大夫,纳规赵武,而反其侈,书传美之。君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是以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与神合契。然而体性温良,声气芬芳,仁爱笃密,与世无伤,可谓淑人君子者矣。初举孝廉,为尚书侍郎,迁太史令,实掌重黎。历纪之度,亦能焊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有汉。迁公车司马令侍中,遂相河间,政以礼成,民是用息。遭命不永,暗忽迁祖,朝失良臣,民陨令君、天泯斯道,世丧斯文。凡百君子,靡不伤焉,乃铭斯表,以旌厥门。

其辞曰:“于惟张君,资质懿丰,德茂才美,高明显融,焉所不学,亦何不师,盈科而逝,成章乃达。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不胜其喜。包罗品类,禀授无形,酌焉不竭,冲而复盈。廪廪其庶,亹亹其几。膺数命世,绍圣作师。苟华必实,令德惟恭,柔嘉伊则,孝友祗容。允出在兹,维帝念功。往才女谐,化洽民雍。愍天不吊,降此咎凶。哲人其萎,罔不时恫,纪于铭勒,永终誉兮。死而不朽,芳烈著兮。”

学习任务:请给第一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吊张衡文

(三国·祢衡)

南岳有精,君诞其姿;清和有理,君达其机。故能下笔绣辞,扬手文飞。昔伊尹值汤,吕望遇旦,嗟矣君生,而独值汉。苍蝇争飞,凤凰已散;元龟可羁,河龙可绊;石坚而朽,星华而灭。惟道兴隆,悠永靡绝。君音永浮,河水有竭:君吉永流,曰光没发。余生虽后,身亦存游,士贵知己,君其勿忧。

学习任务:请给这一篇短赋划分层次,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过张平子墓

(唐·骆宾王)

西鄂试通理,南阳擅德音。玉厄浮藻丽,钢浑积思深。忽怀今日昔,非复替时今。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学习任务:翻译这首古诗,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理解、把握这三篇诗文的内容,梳理这三篇诗文与《张衡传》的不同之处。【一课时】

1.小组合作,交流个人的理解与认识,加深对以上三篇诗文的理解;

2.统计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理解、把握这三篇诗文的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梳理这三篇诗文与《张衡传》的异同。

三、课堂研讨,解决学生自学不能克服的阅读障碍;作业交流。【一课时】

第三阶段 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研讨课】

课堂研讨(一) ——史传文学作品的特征

 1.教师导人,回顾之前的学习过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史传文学的特点,发现学习“史传文学作品”的方法。

2.温习互文比读材料的内容;分条列出互文比读材料与(张衡传)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3.从“结构、内容、手法、作者情感”四个方面归纳概括“史传文学作品”的特点。

4.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各自看法,组内形成共识;为最后的全班交流做准备。

  

要求:

 (1)请概括说出史传文学作品在这一方面的特点,并提供充足的依据;

 (2)统一表述格式:我们认为,“史传文学”在          方面有            的特点,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二、课堂研讨(二)-——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史传文学作品?

三、作业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判断是否是史传文学作品,并说明理由。(《李长吉小传》《种树郭橐驼传》)


让学生速读《张衡传》,提出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观察文本情境,注意人物特征,事件过程和文本特点,讲行文本情境与生活情境之间的比较与联系;理解、把握《河间相张平子碑》 《吊张衡文》《过张平子墓》这三篇诗文的内容,梳理这三篇诗文的不同之处。这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文本的异同点,能够起到训练学生观察注意能力的作用。

梳理《河间相张平子碑》 《吊张衡文》《过张平子墓》这三篇诗文与《张衡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点,需要学生排除干扰性信息、提取基本要素、重要细节和关键语句,并对其进行比较甄别、归纳概括。

通过互文比读来梳理、感知史传文学的文体特征,学生首先需要对比读文本的思想情感、主要内容有一定料解,分析概括这些文本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写作特点:从“结构、内容、手法、作者情感”四个方面归纳概括“史传文学作品”的特点,明确要求学生从所积累的语言材料中分析概括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分各类作品,概括常见文体的基本特征。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从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提升。

 从《张衡传》到史传文学,要达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理解《张衡传》等史传文学作品的内容、深层含义,体悟其所蕴含的文学文化内涵,认识到史传文学的文体价值,从而进一步理解领悟作者的真实观点和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会理解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郭娟
批阅时间:2020-12-09 06:59:2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