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发布者:张晓靖     所属单位:城北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6-06-22    浏览数:0

1.加强角色学习,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特征与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师职业角色作出必要的调整。在看到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教师本人需要弄清这些转变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预防角色焦虑。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此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视职业角色的特点,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要接纳自我,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工作的价值,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3.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预防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

   要做一个出色的教师,仅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与技能,并随时检视自己的职业信念,勇于接受新的职业挑战。其次,教师要善于为自己确定一个合适的生涯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好高骛远、急于求成,都会导致生涯的失败。应把生命、生活和生涯的发展统一起来,在考虑自己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对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安排,并相应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成功的教师应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同时愿意为这些目标付出必要的努力。 教师生涯发展具有发展空间广阔、持续时间长、独立空间大以及服务性强等特点,其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形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追求其教育业绩与身心健康的双丰收;让教师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4.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5.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