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粗浅看法

(丁晓光 已在 2020-08-12 14:30 推荐!)

  发布者:吕玉峰    所属单位: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2020-08-12    浏览数( -) 【置顶】 【推荐】 【举报】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粗浅看法

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吕玉峰

在这次省培过程中,有几位专家都提到了探究性学习,我在这里就有关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

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备受推崇,作为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改革,得到了很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韦钰院士在其《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中指出:“探究性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通过概念,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方式与以往的从学科的知识概念或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资料中会呈现一些现象和事实,让学生们从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法解释的或与常理相悖的疑惑),当学生们感到疑惑的时候,就试着去做一些猜测,或者想方设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基于大脑的惯性(好奇心),学生就会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再通过观察、实验、统计、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形成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澄清事实,解决问题。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对新的问题产生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而不是“研究”

我们不能让学生离开“学习”的主题,而带着学生去搞“科学研究”。中学课堂上的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和教师主导作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体验式探究、引导式探究、自主式探究。无论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活动,采取什么探究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习”,只是这里的学习区别于以往的以知识、概念和规律为目的的片面的知识化学习,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可以是静态的(科学知识),也可以是动态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是个人的(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大家的(合作交流)等。

杜威说,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我们或许也可以这样说,除了学习,知识没有任何的作用。所以,单纯地追求知识,并把它作为一种快乐,我是不能理解的。这些年,很多以追求知识储量为主的电视竞赛节目火了起来,那些“脑容量巨大”的选手们风光一时,却不能风光一世。能背下千万首诗词,却不能写出一首好诗词,能叫诗词文化的传承吗?所以,“识记”不是学习,虽然它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我以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是为了“发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探究性学习中要探究的问题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探究性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起点,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宋人张载有言:“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故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也。”这段话的大意是告诉人们:你要是认为自己啥都不知道,就会获得不少智慧;你要是认为自己啥都知道,恰恰是什么都不明白。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主题或问题,而不是由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在教会学生确定问题之前,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发问。“由问乃有知也!”学生问的问题,一定是他感兴趣的,或者至少是想要弄清楚的,老师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回答或者讲解,也势必会赢得学生的认可。再有,学生怎么发问,问什么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长期的引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很随意地发表议论,那么学生也会变得很随意,如果教师以研究和探究的姿态研究某个问题,那么学生也会马上进入到这种状态中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来选择是否用探究性学习,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第三,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动手合作,交流想法,让学生从了解知识的背景开始,梳理出知识的来路,最后发现知识。这样的探究,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同时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信息的辨别和提取和整合,提升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端正了做科学的态度,习得了科学的精神。

有的老师“精心备课”后,替学生设计了探究的步骤和路线,替学生提出了问题,甚至提前给学生制定出了标准答案,教师的这种精心准备的探究课并不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因为它丢掉了探究性学习的灵魂——知识的自主生成和自主建构。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小组中的某个人都要面对失败,但集体的力量会让这个人的失败看起来微不足道,因为小组里的人发现,大家都会失败的,失败是必然的,并不可怕。在正确地面对了失败之后,大家积极地总结失败的原因,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之后,最终达成了共识。尽管这种集体的探究仍然有可能是失败的,但相比于个人的失败,大家还是收获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吸收了别人的建议,可以说是思想得到了交流,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总而言之,有别于应试教育里的那种简单的思维模式,探究性学习是真正地关注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学习方式,值得我们在课堂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但现阶段,教师们茫然的原因就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做好反馈和评价。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否具备了科学的精神,教师怎么会知道呢?说白了,就是老师无法弄清楚学生到底通过这种模式学习了什么,毕竟精神、方法、态度这种东西是无法量化检测的。一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肯定不是“记”下来就能拥有的。但我们将来的人才没有这些又不行,或许,只有通过高考改革,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使教师愿意这样教,学生这样学,这种学习模式才能真正地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