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研修培训学习心得反思日志

  发布者:邵雨柔    所属单位:洪山镇洪山小学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数( -) 【举报】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有一些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个别小学数学教师走向了极端,不能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这些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信息技术运用误区的一些思考。

1、信息技术手段用得过当、过滥。

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把一堂公开课,用图文声像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恨不得课堂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声像、图文来配合。本来用几句话、几张图片或简单的手势语就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地方,却不分青红皂白,非要用多媒体替而代之。由于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导致实际效果却是干扰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本应放在课文内容本身上的注意被转移了、耗散了,电脑成了干扰学习的"元凶"。学生除看到了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一无所获,根本没有思考活动的参与,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2、信息技术课件的盲目"拿来主义"。

当前,真正能经常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小学数学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从网上"拿来",稍加改头换面即刻粉墨登场。

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课件违背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

按照全新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但教师在注重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却无意中把教学过程程式化了,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这种课件的程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何谈提高?

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作为一个小学数学工作者来说没有比这样的教学更乏味的了,谈何来的探究式教学呢?什么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课改精神的。

由此可见,如果不能恰当地使用,这种现代的信息技术不但无助于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反而使我们师生限于繁杂的"多媒体"误区,面对这种误区,笔者认为必须认清以下几点:

(1)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不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因而,多媒体教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小学数学能力。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因此,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主媒体的关系:课件是多媒体,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课文,我们必须以大纲为主,以课文为主。

(3)我们要弄清电脑与人脑的关系:人脑为主,电脑为辅。人脑决定电脑,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要掌握得适时、适处、适量、适度,总之要恰当,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

(4)不可盲目一味的依赖多媒体,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