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作业周期 : 2020-08-27 2020-09-2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具体要求】


     a.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b.观点明确,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个人独创,杜绝雷同  

     c.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d.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标题】+姓名//学校。

     e.请在9月10号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提交者:学员唐莹萍    所属单位:范营乡老唐庄小学    提交时间: 2020-09-19 17:22:25    浏览数( 0 ) 【举报】

                      语文教学研修成果

                 唐莹萍   老唐庄小学

 单纯的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接触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内容较多,大量无门槛知识被小孩子吸收,相比教材单调没有兴趣性。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小孩子主动去学,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负责引导。因此,在课程开始前可以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了解课文主旨大意和作者的思想,在课上对这些山川河流等优美风景的图片进行赏析,当场提问,让学生直接描述图片内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在对三位诗词作者进行介绍时,先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谈一谈他们对三位诗人的了解,之后老师可再进行补充,让学生们对诗词作者有深刻的了解。针对诗中描写的敬亭山、洞庭湖和江南美景,老师可以从网上搜索相应的视频当作额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谈一谈看到视频后自己的想法,由此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和想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动性。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诗中描写的壮丽风景和优美用词进行仿写,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观潮》是一篇写景文,记述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三个时间点大潮,由远及近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景观的赞叹和热爱。
   本课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经典段落,根据刘禹锡的诗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重点要求学生说说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并且根据描写说出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与同学交流,落实本单元的阅读核心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里描述,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的重要部分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在教学中应注重读的作用,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例如齐读、接力读、表演读等,让学生读懂课文,读熟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让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表达出对这句话的看法和感受,好的语段读熟了,学生自然会形成记忆,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意识地背诵,强化记忆,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一篇文章一定会有不同的部分吸引学生,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其在全班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让学生不仅能在文字中感受到大潮的气势,也能在视频里看到直观的大潮,感受大潮的速度、体验钱塘江大潮的声音、气势变化,学习完全文后,再次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不仅让学生展示自己,还能巩固记忆和读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一个是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老师要在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讨论解决,不能一味地等着老师提供思路和答案,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生因为年纪小、思考慢,所以在课堂中易走神,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合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如月光般温柔的叙述,让作者的情感缓缓流入学生心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结合生活体验开展想象,让文字转化为画面呈现在学生脑中,提问学生“闻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将学生的思维从文本拉向更贴近他们自身的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通过丰富的想象,学生仿佛看见文字中蕴含的画面。当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时,便能带着这样的画面,去感受文章的诗意。

语言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工具,语言的掌握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传授文化更要传授为什么要学习,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几乎伴随人一生的成长,语文老师必须在这个关键时期,给小学生打好基础。语文老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开展教学内容,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解语文、喜欢语文。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王琳
批阅时间:2020-09-20 07:57:28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