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校本研修成果】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交成果 作业周期 : 2020-08-31 2020-10-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具体要求】


     a.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b.观点明确,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个人独创,杜绝雷同  

     c.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d.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标题】+姓名//学校。

     e.请在9月10号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交成果

提交者:学员童森    所属单位:周营乡周营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20-09-08 17:00:27    浏览数( 0 )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比如在观念的更新、整合的手段及整合的能力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来看,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力的考验,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但现在有些教师由于在观念和自身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成为整合的主体。比如有的教师认为麻烦或怕麻烦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那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在互联网上用IE浏览器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CAI课件对所教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教育的信息化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逐步树立学习―→应用-→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2、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教学整合的手段与能力。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现在有些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教学目标虽然了解,但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突破教学中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情景、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较好在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说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比如在小学数学课《三角形的高》、《三角形边的关系》;小学语文课《黄河瀑布》、《黄山奇石》;美术、音乐课中的欣赏课等,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教育的信息化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比如有的学生在网络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时,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不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学习有用处;出现不同的观点时哪些信息是对的哪些又是不对的;找到了自己所需要信息该怎样进一步处理;导致不能在这节课中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和指点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求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这些信息素质的培养。让其转化成为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才可以加快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09-11 23:00:4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