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校本研修成果】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交成果 作业周期 : 2020-08-31 2020-10-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具体要求】


     a.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b.观点明确,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个人独创,杜绝雷同  

     c.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d.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标题】+姓名//学校。

     e.请在9月10号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交成果

提交者:学员王文娟    所属单位:李老庄乡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20-09-23 11:36:56    浏览数( 4 )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 王文娟李老庄中心小学 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有一句话说的好: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一、抓住教育契机,先入为主进行强化训练 课堂常规教学的最好契机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每年新生入学或刚接新班的时候,因为此时学生对老师抱有新鲜感,特别在意新老师的教学要求,教师不用急着上课,可以拿出2-3节课进行课堂常规的专项训练,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规范,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老师的课堂上有什么要求、需要他们怎样的配合等,学生就会朝着教师的要求方向进行努力,一但习惯形成了,教师上起课来就轻松多了。那么是否常规训练强化完就一劳永逸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还要注重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强化,让他们习惯成自然,渐渐接受自己的方式,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总之,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到发现学生不配合或课堂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再“亡羊补牢”的话就要大费周折了。 二、结合音乐元素,创设学科特色常规教学 音乐课的课堂常规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元素,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创设具有音乐学科特色的常规教学。音乐元素有很多,包括节奏、力度、速度、音高等,它们又如何与课堂常规教学结合起来呢?我做了一些尝试。 1、节奏口令的运用:例如开始上课前,我常常先来两到三组的节奏模仿练习,练习中或拍手、或跺脚、或拍肩,不停变化花样,让学生在眼花缭乱中不自觉地被吸引过来,开心地参与到节奏游戏中,一下就进入了音乐课的上课状态中;再如,当我在组织课堂纪律时,运用节奏元素设计了许多简洁、有趣的“暗号”,在要求学生坐好的时候,我会与学生进行口令接龙当我说“三、二、一”,学生连拍三次手回答:“快快快,坐好来!”然后一挺胸,将双手平放在腿上,如果学生第一遍没注意过来,就重复两到三次,并及时表扬能快速整齐对上口令的学生,这样最多三次,学生就能全部安静下来,效果比教师冲学生大吼大叫要好得多。游戏式的节奏口令的应用使课堂纪律的组织充满趣味不再生硬,学生乐于接受和配合。 2、旋律暗示的运用:旋律是音乐的要素之一,也是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优势,在课堂常规教学中我在不同环节编配了不同的音乐旋律,表达自己的不同要求,让音乐“替”我“说话”。例如,在课堂纪律的组织中,我设计了一个两小节的钢琴乐句“so so so do……通过钢琴声提醒学生“赶快 坐、好、如果在高音区弹奏,表示我友好提醒,如果在低音区弹奏,表示课堂太乱老师生气了。这样,教师即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提醒了学生,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与众不同。 3、速度变化的运用:音乐的速度变化往往表示音乐的情绪和表达内容发生了变化,利用这一特性,我也设计了一些训练环节。例如,在音乐课律动表演环节,往往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站好队型,我就设计了一条旋律,乐曲前4小节中等速度,表示让学生起立,然后是进行曲风格的一段音乐,让学生一拍一个踏步,或搬椅子、或拍手,踩着旋律节拍进行队型变化,接着音乐突然一变,渐渐加快,表示让学生抓紧将椅子摆放到位,最后是三个铿锵有力的终止和弦,提醒学生迅速坐下做好或立正不动。整个过程老师不用说一句话,而是通过音乐旋律的不断变化,代替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充满好奇又乐于配合,很好地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赏识孩子,营造师生之间和谐氛围 赏识孩子,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在教学中是百试百验的“灵丹妙药”,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好的赏识方法就像润滑剂,能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保证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出一些方法: 1、给孩子期待的目光。 每一次孩子勇敢地起来回答问题,我都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目光中充满鼓励和期待,让他们知道老师正在认真聆听,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能行;当孩子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不适宜说话打断音乐的完整性,我就对认真聆听的孩子送上自己的微笑,有时悄悄走到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暗示他老师看到他良好的表现了,及时传达出教师对他的赞誉。虽然老师什么也没有说,但却是心与心在交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2、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 无论是在哪个教学环节,我从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因为它应用起来非常方便。学生纪律表现好了、问题答对了、学习进步了,我都会及时地伸出大拇指夸奖他,不仅自己夸奖,还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夸,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

老师评语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信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评语时间 :2020-09-27 08:46:14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