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任务二: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06-23
  2. 作业要求: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623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梅县区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3.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任务二:教学设计

推荐!

提交者:李禄     所属单位:五华县端本中学     提交时间:2016-06-01    浏览数:0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永久的悔(第一课时)

年级学科

八年级语文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李禄

工作单位

五华县端本中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

2感受文中深深的愧疚之情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母亲的深深的爱。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所含的感情。

难点: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

教学方法

启发式、合作与探究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实物教具

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人心志的开讲语与结束语,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语言和在平淡的文字中蕴含对母亲的深深的爱,使他们产生共鸣。

2、  运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中。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10分钟)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欣赏短片《母爱》,学生根据影片自由发表感想。

教师作适当引导,引入新课

整体把握文章线索20分钟)

【问题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⑵作者为什么而“悔”?⑶作者后悔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⑷这篇文章围绕什么来写?(文章的线索)

【问题2】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上面的问题划分文章层次。

 

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1⑴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⑵原因:母亲受尽了苦难。

⑶表现:文章第10段。

⑷线索:白的、黄的、红的(吃的)

【明确2】一、(1-2)开篇设疑(点题),点出“永久的悔”。

二、(3-9)中间叙述,说明悔的具体内容。

三、(10-11)结尾点题(扣题),突出“永久的悔”。

 

合作与探究15分钟)

⑴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就是吃的,通过写吃的来回忆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但是,以吃的为线索的散文并不常见。为什么作者会用吃的作为本文的线索呢?

⑵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永久的悔”重点应写对母亲的怀念,但这篇文章却大量的写家境和幼年的生活,这样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

小组讨论,仔细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⑴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最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⑵首先作者家庭情况及幼年生活情况特点都是苦,写家庭的苦和幼年的苦,目的都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了悔的原因。其次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就越深。

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母亲)→→→悔(作者)→→→孝(我们)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