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任务二: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06-23
  2. 作业要求: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623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梅县区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3.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任务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胡晋祺     所属单位:丰顺县大同中学     提交时间:2016-05-27    浏览数:8     

丰顺县大同中学胡晋祺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比热容

年级学科

九年级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胡晋祺

工作单位

丰顺县大同中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1.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

 

 

 

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计算机、多媒体平台。

软件:office软件、PPT画图工具。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比热容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体验生活】

1.家里来了客人,为了让客人尽快的喝上开水。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个吸热多?

3.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

【想一想】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师生总结

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1.【提出问题】

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2.【设计实验】

【想想议议】

1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来研究自己的实验课题?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中,学生主要集中课件出示):

1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点拨。

归纳总结师生讨论后,归纳方案如下:

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多少(吸收热量的多少)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出示【友情小提示】

 

搜集办法:

1、质量少一些的水

2、用温水

3、加大火力

质量大的吸热多。

温度升高的多的吸热多。

思考、回答: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

学生猜想。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运用控制变量法,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选用哪个装置作为热源: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

 

启发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物体吸热多少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并结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差异进行合理猜想,提出探究课题。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和选择器材的能力。

总结结论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方法

 

 

1.注意温度计、天平的正确使用;

2.实验中注意安全;

3.小组同学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收集数据

4.分析论证

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归纳总结】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5.【评估】

在刚才的探究实验中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从实验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深化引导】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即不同种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相同的。

怎样比较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

【比一比】哪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情境一: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不同

物质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

3 kg

10 ℃

0.39×104 J

1 kg

10 ℃

0.39×104 J

情境二: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

实验器材: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烧杯、水、食用油。

各小组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派代表展示。

 

明确实验目的和做法,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展示实验结果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油所需时间长,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交流反思。

 

 

 

学生比较: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时,质量小的物质吸热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比比热容的

定定义

 

符符号

 

 

单单位

 

 

 

 

 

 

 

 

 

 

 

 

 

 

 

 

 

 

 

 

 

 

 

 

 

 

 

 

 

 

(五)、布置作业

温度不同

物质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

1 kg

10 ℃

4.2×104 J

沙石

1 kg

45 ℃

4.2×104 J

情境三: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均不同

物质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

2 kg

5 ℃

4.2×104 J

煤油

3 kg

10 ℃

6.3×104 J

类比速度在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时,我们是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

【小结】

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均不同求出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比,比较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

过渡: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不同,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导学内容。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的方法定义比热容的概念。用符号  c  表示。

说明: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找规律】见课本小资料: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总结规律】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其比热容也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

c=4.2 ´ 103 J/(kg·)

物理意义: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

课本P14-15第1--5题

 

能力强

学生比较: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少物质吸热能力强

思考回答:用路程与时间的比,求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比较快慢。

各小组类比速度讨论交流: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比,求出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来比较吸热能力大小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导学内容: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

2.热量、质量、温度的国际单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推导出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__

课后完成

学生类比速度交流讨论出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 ,使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                                  二.热量的计算

Q = c m (tt0)

2.单位:J∕(㎏·℃)              公式:

3.水的比热容较大:                                 Q= c m (t0t)

c= 4.2×103 J/(㎏·℃)

物理意义:

应用: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