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任务二: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06-23
  2. 作业要求: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623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梅县区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3.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任务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饶颂锋     所属单位:大埔县西河中学     提交时间:2016-05-26    浏览数:13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两种电荷

年级学科

九年级物理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饶颂锋

工作单位

大埔县西河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的渗透电荷守恒思想,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难点:从实验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

说教法    多媒体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软件:powerpoint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目标检测中创设了多个多媒体动画模拟学习情景和相关的信息链接.为教学创设具有真实体验感的学习情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探究性实验,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PPT放映,以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利用感应起电机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

演示实验(1):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靠近挂在铁架台上的泡沫塑料。

演示实验(2):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靠近碎纸屑。

实验:

1)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乒乓球和气球,让气球去靠近乒乓球,问有现象吗?

2)然后再让他们在自己的头皮上摩擦后,再靠近乒乓球,问有新的发现吗?(发现乒乓球被吸引。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较为新颖,能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听课做铺垫。

用更加有吸引力的两个实验来加强对摩擦起电现象的认识。

进行新课

一、摩擦起电

 根据前面的几个实验都说明被摩擦过的物体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带了电或电荷。把这种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摩擦起电。(板书概念)

为了验证摩擦确实可以起电用木尺做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具有说服力

学生通过观察厚重的木尺的运动,加强对摩擦起电更深的认识。

演示实验(3):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靠近木尺。

二、两种电荷

由上面的实验可知:

带电的物体可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那么将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靠近又会怎样呢?请看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5):

A: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放在支架上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B: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分析知道玻璃棒和玻璃棒由于都是和丝绸摩擦,所带电荷相同,橡胶棒和毛皮摩擦所带电荷与玻璃棒所带电荷不同。

观察并分析实验,玻璃棒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种类,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电荷的种类是否相同。

通过实验和分析知道,

1、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正负电荷的规定: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加深对这两种电荷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上面实验观察你认为同种电荷和异种电荷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验电器及电荷量

简单介绍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边介绍边示范。

提问:验电器两片金属箔的张角为什么有时

大,有时小?(得出电荷量的有关知识.

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边听边记录: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知道:电荷量:电荷的多

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伦,符号是C

学生听讲.

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知道电荷量的有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

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

五、原子及其结构

1、先让学生自己阅读33页的原子的结构这部分内容;

2、教师利用视频对原子的结构再加以讲解;

3、解释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阅读,思考、理解原子的结构;学生认真听讲;

记录: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实质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从而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

六、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做第34页的演示实验并引导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解释导体善于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原因。

3、举例。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从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补充。

通过这个实验,明显得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归纳总结

结合课本回顾一下,然后归纳。

学生认真听讲

总结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 1节《两种电荷》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a: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叫做正电荷;

b: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验电器及其电荷量

1、验电器:①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②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一个电子的电荷量1e = 1.6X10-16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