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任务二: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06-23
  2. 作业要求: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623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梅县区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3.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任务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邱金昌     所属单位:梅县区丙村中学     提交时间:2016-06-12    浏览数:0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地球和地球仪

年级学科

七年级地理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邱金昌

工作单位

梅县区丙村中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2.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

软件: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在自觉“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回答:圆形、椭圆形……

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讲授新课,挂图和多媒体资料。

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地图或挂图。

引出“地球仪”的概念

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问题

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学生们看。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好。

 


附件

  • 梅县区丙村中学邱金昌教学设计.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