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高中思政教材新变化 提出铸魂育人的新要求

发布者:李琴     发布时间:2020-10-25 浏览数( 0) 【举报】

   相较于以往课本内容的微调,这次高中思想整治教材的变动可以说是政治课程的“大整容”。从模块名称,到结构体系、框架思路再到教学理念,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高中阶段,作为学生系统接收马克思理论教育的`拔节孕穗期',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来实施”,相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探究性”、“理论性”、义务教育阶段的“体验性”、“启蒙性”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应具有“常识性”的学习特征,遵循这一学习规律而进行此次改革,无疑是给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提出极大的挑战。

      一、彰显新主题

      通过学习不难发现,依照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处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主题,这是课程内容最显著的、最重要的变化。整个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末,着眼于课程理念的表达,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丰富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使得师生在教与受教中坚定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的初心与使命。

      二、重构新体系

      新教材重新整合四个模块知识,并根据新时代要求的变化,进行了知识体系的重构及内容的增减,由原来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变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同时增加了三个选择性必修及两个选修模块。这样进行体系大调整后,更加符合高中阶段课程“常识性”的学习特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重编后的新教材逻辑上“一托三”的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利用高考这根教学“指挥棒”,让学科核心素养在我们的教育沃土上真正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担负新使命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首要要求应该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肩负着净化学生心灵,传播真善美的种子的重任,新课程结合“活动型学科理念”,依托案例设计和综合探究,将知识讲授与思想塑造相结合,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外化于行。

      今天,当我们打开手机,“座霸”“熊孩子”“学术造假”等词频上热搜,功利思维弥漫,扶老携幼成遥不可及的奢望,共享单车成国民素质“照妖镜”……频频出现的社会怪象给我们政治教师鸣响警钟:思政课教育刻不容缓。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更加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厚植爱国情,强国智,报国行的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思政课教师的使命。

      四、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八个相统一”为高质量教学把脉时强调:教学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新课改要求教材、评价体系、教学思维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给我们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学中,应转变理念,明确课程讲授中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重点不在于教材提供的标准答案,而在于阐述的基本观点。因此,我认为教学思路应采用“求同”和“求异”取向,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这也给我们高三复习提供了答题思路,借此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方案。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