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9-21 2020-11-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面对新高考的形势变化,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一谈教学实施策略。


【作业要求】

●字数不少于300字,满分20分。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得5分,被坊主批阅为“优秀”+15分,“良好”+10分,“合格”+7分。


发布者:辅导老师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彭海涛    所属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0-11-14 12:13:30    浏览数( 3 ) 【举报】

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是有效地进行探究、研究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工作目标与实现途径。这一任务将伴随学习者发展的全过程,也需要落实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只有学校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共同投入,持之以恒地做好培养工作,才会真正收到实效。   九、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与网络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课堂中产生的活的教育资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各种感知器官,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与影响下,通过与外在世界进行实时地感知、体验和联想分析而实现的。学习活动一定要有观察、体验、认知、思考的对象,只能建立在信息的收集、筛选与加工的基础上。从这个角度说,学习者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学习活动发生与持续的前提,资源越充分、越多样,学习者对资源感知、体验活动越全面、越深入,学习活动就会越加丰富多样,学习效果也会越加持久深刻。当然,就学校教育而言,由于学习者的不成熟性,由于社会对于教育的效能需求,也不是资源越丰富就越好。只有相对丰富且导向明确、切合学习者最近发展区需要的资源,才最有利于初学者;而引导学习者逐步学会自主利用复杂矛盾的网络与社会资源,则是他们实现完全意义的自主学习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成功的目标。要指导学习者学会利用教育资源,教师就要着力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并以这种需要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由少到多、由相对集中到适度分散、由有指导到逐步淡化指导地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不但让他们有筛选加工的机会,而且让他们有可能成为资源的主动利用者和生产者,成为个人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当前中小学校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全面利用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听讲”,重视各种有计划的“展示”或“实验”,而不太重视对教材、对学生资源、对课堂上的随机事件、对网络与书籍的利用。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努力转变师生双方关于教与学的观念,努力通过实践去体验去深化对资源的认识以外,也需要解决利用的方法和工具问题。因为,正是缺乏对有效利用资源的方法研究,缺乏对整合资源方式的深入探讨,不但影响了师生认识,而且影响了学校教育实践。其实,所谓的教育资源,虽然广泛存在于教育生活内外,但其中的许多并不是以教育之名存在的,它们只是一般的日常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它们确有教育作用,因为它们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发展主体,会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要有意地整合、加工各种社会与教育生活及文化现象,促成其向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转化,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例如,近年来北京教育学会主持下由顾德希等多名特级教师指导的高中选修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尝试,原山东高密一中李希贵等老师创造的“文科实验室”改革经验,都不是简单地或让学生上互联网,或把学生请进阅览室,而是先由教师和学生,对网络中和阅览室的相关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整理,从而使丰富的信息数据或书刊资料中体现出某种程度的方向引导,体现出在自由选择中的边界限制,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丰富的网络或书刊资料的正面效应时,有效地遏制它们可能的负面影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育资源虽然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而教育资源要真正实现有效利用,还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劳动。   第二个问题是,部分学校教师之所以对教育资源的发现、加工、整合,感到为难,感到力不从心,固然与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压力过大、工作负担过重的现状有关,也与一些教师自身教育观念陈旧、学识修养有亏有关,与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长期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存在只重灌输、传递,而不甚重视学习者主动探究、阅读、思考的问题,都存在着只重理论认知和答题作业,而不甚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在“做中学”的问题。所以,新一轮课改以来,当倡导者提倡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和问题导引式学习时,不但学生感到陌生,教师本人也往往缺乏体验。既然大多数教师都是靠学教材、考教材的方法学出来的,他们当然会对广泛收集利用各种同教材并无直接关联的素材的要求感到为难,也会由于这些教学的额外负担感到困惑疑虑。但是,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迈过的门槛,是提升教师自身学力与修养的有效阶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弥补时代变迁带给自身的缺憾,都只能借助自身在实践学习求知新方式时获得的经验,去促成自己工作对象实现类似的转变或发展。   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但与观念方法技术有关,也与灵感或智慧有关。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人与人交往为主的实践活动,其实是有许多艺术或随机因素的,并不像按图纸施工那么循规蹈矩。所以,要让教师和学习者在放松的心态下开展有设计、有准备的学习活动,又不要让事先的设计限制了真实的学习活动的发生发展,这中间需要的是教育智慧,是快速准确地发现学生及其学习活动中的教育资源因素,并及时引导其发展成可以让大家(至少是一些人)共享的教育资源,让更多人从少数人的迷惑或思维火花中受益。这种成功的教育范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一些思想深刻的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神来之笔的开掘,也往往会让人为之耳目一新。而关键是要努力培养教师本人的反思开掘能力,教育智慧是长期经验积累和认识沉淀的结果,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养成反思习惯,不断对个人的教育实践进行再思考、再分析,则是培养提升教育智慧的可行途径。   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导向性是一组矛盾,成功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审慎地处理这一组矛盾。从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看,则应该关注加强资源的丰富性,应该关注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因为它是影响当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十、依据课堂教学的实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及时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去巩固落实学习者的学习发展成果,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环节。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学习者学习活动长河中的关键环节,是他们学习活动的整合与提升的环节,所以必须从培养巩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方式与效果入手,去影响和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去提升和改造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学习习惯。学校教学肯定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肯定应该建立在学习者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但是学习过程并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加工过程,也不仅是态度和能力的形成或提升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是学习者学会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养成作用,要努力运用种种测量与评价手段,去促成学习者全方位的转变。目前部分高中在尝试学分制,尝试用平时的作业、练习及课堂学习表现,结合期末考试成绩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少数学生因平时考评成绩太差,致使虽然模块考试成绩及格,而最终却只能因不及格而被迫重读的现象,以致让学分制度的设计者大跌眼镜。因为,实施学分制改革,本来是想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是想让部分考试失利的学生,可以凭借平时合格的付出而免于重读。前述现象的产生,恰恰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说明一些教师忽视了及时利用反馈手段,培养学习者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全要素上,而不能只是体现在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量上。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本来就有多重目标,而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调控下的自主学习,更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方法与习惯,又需要在学习者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活动中实现,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准确的批评或奖励下实现。这是一个积极的构建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过程,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及时关注与悉心培养的过程。只凭学业水平测量来发现问题和进行调控,不注意平时对点滴细节的反馈和调控,不但无法做到有效教学,而且其实它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   反馈评价对实现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反馈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次考试成绩,一次提问后的表扬或赞许目光,一份对作业不乏严厉的批语,一个专为某人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一次有区别的检查或提问……都可能是有效的反馈评价手段。关键是要准确,要恰当,要切合学业的实际,要建立在对学习者心理和学习状况的真切了解上,要让学习主体在最需要的时刻,得到最实在最有用的鼓励或提醒。反馈可以是表扬,也可以是批评或者警示。必须明确,表彰、批评和惩戒,都有教育价值。以独生子女为代表的新一代,在生活中更多接受的是长辈的关心甚至溺爱,因而在成长中就更加需要恰如其分的准确批评。虽然中国教育传统上是比较强调“苦读”,强调“师道尊严”,教育实践中也不无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案例,而教师不注意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也较为常见,所以在推动教育变革时,强调“师爱”,强调“更多利用表扬与激励手段”,等等,确是有针对性的主张。但是,也要防止矫枉过正,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多样的教育反馈评价机制,而不能只是不加区别的肯定和褒扬。除了准确以外,在反馈评价问题上,当前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情感投入,所有的反馈评价方式都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学习者的真心关注的基础上。就是说,要让反馈评价的对象切实地感受到评价者的真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觉察教师不是在“敷衍”或“找茬”。当学习者认为教师偏爱、歧视和漠视自己或别人时,教师的反馈评价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6效果。其实,许多有经验而又与学习者心心相通的教师,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批评或表扬说出来,浮出一片笑容,递过一个眼神,皱一下眉头,都可以让对方心领神会而起到久远的教育作用。当然,达到这种境界不仅需要有很好的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时刻真心地关注学习者,真正与他们建立起默契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只在发生问题时,才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才注意到他们作为人的全面需求。要重视发展性评价,特别是重视让学习者学习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记录自己的进步,自己去探寻促成新的进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让他们在有计划的积累与反思中增添信心,增长才干,这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学会学习”的反映。要注意的是,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对人的纵向比较,是自己的今天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然而,人的发展不仅是改善自己内在品质的过程,而且是改善人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过程,横向的联系与比较是不可缺乏的维度,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涵。所以,发展性评价只是一种评价方式,而不是唯一评价方式,与合情合理的标准要求参照比较,与相似相关伙伴发展状况的参照比较,都是有助于学习者全面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都应该恰当地利用。其实,以鼓舞学习者成长信心而言,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可以鼓励他们发现自己,固然可以激励他们上进的信心,而教育者如果能够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与他人相较的长处,发现那些他们自己有所感悟而又没有勇气宣示的长处,并加以入情入理的分析和肯定,其激励与促进作用更是极为显著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与教育条件下,在大班额集体授课的学习条件下,如何全面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是摆在中国中小学干部教师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所有的理念宣示、理论设计或他国他人的实践经验,都只是我们破解这一难题的借鉴和参考,而真正有实际效用的答案,还有待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自己去尝试与创造。本文所述,只是笔者近年来的观察与思考所得,希望它能有助于读者们的尝试与创造。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11-14 22:08:3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