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班主任17 所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0-11-13 浏览数( -) 【举报】
古诗词教学中视听情境创设的策略探讨
现代媒体技术给传统古诗词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的形象、丰富的内容、巨大的感染力等特点让广大师生备受震撼。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古诗词情境教学“视听情境”的创设应运而生。
媒体是把双刃剑,优劣并存。基于课堂观察诊断,笔者发现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中“视听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误区:缺乏优选意识,滥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教师置身事外,一切交给媒体;以图解文束缚想象力,学文前,教师先出示大量图片或视频,以直观画面定格鲜活文字;胸无整合点,想用就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讲究整合点,巧妙整合才是“视听情境”的有效创设。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怎样的“视听情境”,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呢?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肖笛老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要讲究适时、适用和适度的原则。”[1]视听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俱进,巧用媒体。
一、优选音频,渲染情境
古诗词具有天生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以独特的魅力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或读或唱,都是绝美享受,但枯燥乏味的读唱形式已无法满足当代中学生心理需求。他们期待更活跃的课堂,具有时代感的读唱方式更能捕获他们的心。因而,优质视听情境的创设是建立在优选音频的基础上。优选音频先行进入课堂,而非视频教学优先,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语文想象力的呵护,遵循古诗教学的认知规律。其使用原则是适用方用,劣质勿用。
(一)优选古诗新唱歌曲,课前创设情境
现今,经典传唱人有艺术名家、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演绎成优美的歌曲。面对着丰富的网络资源,笔者选曲的原则是宁缺毋滥,优选涵盖古诗原文,富有新时代音乐元素,能良好贴切地表达古诗意境和诗情并易于传唱的古诗新唱歌曲。
《胡婷婷唱古诗文》专辑专辑中的不少歌曲切合笔者所需,被优选为课程资源。《春望》《泊秦淮》《饮酒》《雁门太守行》《登幽州台歌》等曲目,课前一播放,屏显诗词原文,学生就不由自主跟唱,不少人身随曲动,享受歌中悲情、豪情。歌曲中还激情诵读原文,学生也张口就来。《经典咏流传》也是理想的资源,尚雯婕演唱的《木兰诗》一进入课堂,学生就尖叫嗨唱,未成曲调先有情。李吉林老师说:“音乐和文学有着相通之处,有自己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广远的意境。”[2]与时俱进的音乐元素,在课前播放,不过多挤占课堂时间,创设情境,自然巧妙,能瞬间点燃学习热情。音乐不愧为心灵沟通的艺术。
优选古诗新唱歌曲,课前创设情境。学生课上课间爱唱,课后还主动寻找更多资源和大家分享,或自行编唱。这无疑是为学生的发展推开了另一扇门。
(二)优选配乐朗读音频,课上跟读入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7-9年级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诵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学生只有反复诵读古诗词,才能领悟节奏韵律美、绝美意境和丰富情感。叶圣陶提倡诗歌“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宛处还他个委宛,诸如此类……”[4]笔者依据这一标准在《喜马拉雅听书平台》上严格筛选各路高手的古诗词配乐朗读音频。优选原则:音频需集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于一体,朗诵的抑扬顿挫也要易于教师模仿,对于教师提升朗读基本功和有抓手地指导学生朗读有帮助。
比如优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通过反复跟读,笔者总结出这样的指导路径:
醉里/挑灯/看剑,(”看“强调拉长,“剑“重读快收。)
梦回/吹角/连营。(”连“和“营”之间拖长,读出点回忆。)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前快后慢,读出点豪情。)
沙场/秋/点兵。(“秋“重读拉长,读出秋天肃杀。)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读出壮烈,“弦“和“惊”重读,之间拉长。)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读出建功,“名“重读。)
可怜/白发生!(读出沉痛,末尾三字一字一顿,声音渐小。)
这样有质量可模仿有抓手的朗读音频,教师课前先做功课,课上教师再利用标注的朗读要领提示,让学生跟读音频,大大降低了难度。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反复跟读,对了味,也就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自然入境,真正享受“美读”。教师善于将感情飘忽的朗诵转变为可视,学生借助老师的帮助如鱼得水学会有效朗读。优选此类音频指导朗读是双赢的策略,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智慧。
优选配乐朗读音频,跟读进入情境。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课前精选,标注要领,胸有成竹,课上引领,反复实践。这一做法使得师生获益成长,笔者的诗歌朗读教学即使没有理想的音频作为支撑,也有抓手有底气引领示范美读。
优选音频,渲染情境,适时使用,用最强音幻想画面,自然激趣,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促使他们深度融入,从而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二、图文并茂,再现情境
中国古典文学,诗画相通,诗富有画面感。多媒体技术栩栩如生的画面何时呈现才不束缚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来读诗?诗歌所反映的生活,一般都是作家体验、感受、理解、认识了的社会生活,每一首诗背后都有故事。知人论世,背景资料该如何呈现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近作者,读懂作者和时代呢?适时适度,巧用图文才可行。
(一)小结图文,补白想象,再现情境
诗歌的文本情境是靠读者发挥想象和联想来逐渐建构清晰的,而不是靠多媒体精美图片的直观呈现来定格的。一些理想的情境图片我们要展示给学生,在什么样的环节中使用才较为合适?笔者的选择是放在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来口头或动笔描绘诗歌画面之后。使用原则是:先以语言文字激发想象,锻炼学生思维,后以精选图文再现情境,补白学生想象。教师助推,学生提升。
如《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操作:
师小结:看到大家想像力如此丰富,老师也忍不住要把自己当时到西湖游览的情景和大家分享。这是我的游览路线(屏显地图),也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我先从孤山寺开始游览(图片),一踏入“平湖秋月”(图片),我就开始了“白沙堤”之旅(图片),我边走就边回味着诗作中呈现的美景……(师想象描绘诗中画面)这白沙堤美在哪呢?两侧花繁树茂,有绚丽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附图)。在堤上走,春风拂面,无比惬意。你会看到湖里来来往往,色彩斑斓的游船(附图)。你还会看到令你大饱眼福的湖光山色(附图)。
这样的分享,再现情境,打破了时空界限,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来描绘诗歌画面,有他们的精彩之处,但在很多情况下,基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他们的描绘难免会有残缺。教师在学生展示(一两句诗或全诗的想象)之后,通过小结的方式,以适度的图文呈现,帮助学生补白想象,深入诗歌意境是有必要的。
小结图文,补白想象,再现情境,不喧宾夺主,不束想象联想,水到渠成,留有余地。
(二)图文图表,知人论世,再现情境
在教学中,适当给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人生经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作者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纯语言介绍是不容易捕获学生的心。图文并茂,直观图表呈现介绍,这样新鲜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便捷。教师操作时要注意:积累全面,对比成效和合理使用呈现方式。
1.图文并茂,知人论世,再现情境。
如《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介绍,屏显陈子昂、武则天和武攸宜的图片,旁附简略文字“写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人来犯,武则天选派了草包统帅建安王武攸宜领兵,陈子昂也随军当参谋。建安王屡败,陈子昂屡次进言。建安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其贬官。”教师借助图文的直观给学生生动讲解或让学生自己来讲。学生喜欢这种认识作者和时代的方式,有图有真相,有情境感,他们认为他们在穿梭时空与作者邂逅,多数人也跃跃欲试自己来讲。
图文并茂,具体可感,再现情境,学生读懂,知人论世。
2.直观图表,知人论世,再现情境。
图表不是理科的专利,在文科的领域,它可以一样绽放异彩。如《行路难》一诗,李白的人生轨迹笔者通过一个折线统计图(见下图),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效地解决了介绍作者过多的文字表达带来的讲解和记忆的困难,李白的人生高潮和低谷像画卷一样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他们也就更好奇李白在人生的低谷时作此诗想要表达什么,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冲出黑暗,走向光明的坚定信念。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是核心。又如《过零丁洋》一诗,笔者通过表格罗列《文天祥生平大事年表》(见下图),梳理诗人坎坷孤苦的一生,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也就形象地被勾勒了出来,加上教师语言的感染,学生仿佛和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图1 李白人生轨迹图
图2 文天祥生平图
巧用媒体,图文并茂,再现情境,能让学生真切形象地感受文本情境,走近作者,触摸时代风云。
三、巧用视频,营造情境
心理学实验材料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中视听两项合计达94%。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动态小视频,巧用能够赋予人更形象直观的感觉,大大增强学生对刺激对象的感知深度。“巧用视频,营造情境”需注意:对比优劣,恰到好处,开阔眼界。
(一)择优选用,优化情境
当图文效果不如视频效果时,视频就要隆重推出。如《登幽州台歌》的写作背景本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但笔者找到了《中华诗词大会》中康震教授解说《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的高清小视频,视频中康教授简明扼要,用他富有磁性的历史感声音,把写作背景的介绍用讲故事的方式趣味呈现。康教授的解说极富情境感,学生仿佛回到了陈子昂生活的时代,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还不由自主地批判武攸宜是个草包,视频的影响力非同寻常。
(二)意犹未尽,补白情境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有时单凭语言的极力描绘也是言不尽意。如《破阵子》一词中的教学难点,“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用得好,好在哪?点明秋天肃杀的景象。“肃杀” 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学生各抒己见,但无论如何用语言来描述,都是苍白的。这时教师借助的形象视频来再现,荒凉的音乐响起,西北黄沙满地,战士们严阵以待,将军驾着战车在辽阔西北边境,一路巡阅,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激战场面,光用语言来描述,学生也觉得不过瘾,视频一再现,雷霆战场,千军万马,万箭齐发。学生才过足了瘾。两个视频,图文声像,有效解决教学难点,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让学生进入“真实”情境,准确把握文本。这一课学得轰轰烈烈,学生难忘。
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可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不见为可见,化复杂为简明。多媒体集魔力于一体创设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目睹”、“亲历”过程,让学生受之吸引,为之动情。
目前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古诗词教学已成为常态。优选音频,渲染情境;图文并茂,再现情境;巧用视频,营造情境。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高手,是提供直观材料的能手,是培养思维的好手。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古诗词情境教学“视听情境的创设”讲究“真”,追求“美”,注重“情”,突出“思”。
参考文献:
[1]肖笛.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