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撰写一篇论文或一篇学习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老师们:这段时间您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不少与教学相关的软件,也观摩了专家讲座,了解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相关理论,请结合您所教学科及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撰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或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8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3、从信息技术运用的理念更新、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等多方面去论述。

作者 :教务

撰写一篇论文或一篇学习心得

2016-11-11提交者:学员温养生浏览(5 )

谈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柘荣一小 温养生
一、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三个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亲密接触”。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最终目的是“文”,而这个“文”必须使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它集视频、音频、动画于一体,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结合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具有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节省板书的时间,提供丰富的信息等优点,是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为此,信息技术必须加强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双赢。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学科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而是与语文学科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二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从这点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这意味着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一次挑战。  
语文学科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更是对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的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会割断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标、条件、方法都与以往的语文教改不同,才能使语文学科的教改进行下去。  
知识、能力、素质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素质的形成三方面为准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此,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则强调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通过教与学都得到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得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1、适时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抓住认知的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传统的教学方法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知识的灌输对象,导致被动接受知识。而多媒体的运用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境,形成学习动机。如教授《故宫博物院》一课,在讲内部结构特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动画效果,再配上悦耳的古筝乐曲和生动的解说,学生必将激情难抑,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  
2、适当配合。计算机多媒体虽然有其他电教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教学内容呈现静态的时候,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联系性很强的时候,可用录像手段;当教学内容需要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相互联系的过程时,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适可而止。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教学中优点很多,但应把握好“度”。如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如果我们从新课的导入、练习题的出示、作业的布置,都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长时间处在被刺激的状态,造成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失去了多媒体应有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实现改造。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比如上网,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来收集相关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以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把握。  
1、导演的作用。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会即是说,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不是“不教”,而是要“善教”。教师的教,不再全盘授予,而是在相机诱导,发挥其导演的作用。 
 2、舵手的作用。在现代教学生,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个性,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在课上教师是舵手、指挥家,而不是一味的讲解员。  
3、制作家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多媒体自身的特点,在选择教材内容开发课件时,应选择内容抽象、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达、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收效甚微且又适合于CAI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技术、动态模似,图形等手段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应抓住教材的某个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借助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画面,将这些内容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以辅助教者有效地教学,同时也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作用。  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和多媒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且画面逼真、色彩鲜艳、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环境的保证,使学生获得能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并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作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哪些优势呢?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运用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就能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月光曲》一课的讲授,课文只是通过语言的叙述,让学生来认真的体会那美妙的旋律,感知那种大自然造就的美妙的意境,这对于一个主体而言,他往往感知不到,也更体会不出,如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夜晚寂静的海面,海风袭来,吹灭在漆黑中的一烛灯火,月光倾洒,一叶小舟荡漾在大海上”。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波涛汹涌的海水而惊叹,时而为盲姑娘那贫困的生活而忧伤,更为那盲姑娘对音乐的执著而感动。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境界之中,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这样的教学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现代社会对阅读、写作、识字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就阅读而言,要求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让学生多一点“吸收”。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呢?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为语文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条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直观教学的观点.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直观教学原则仍然是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他指出,教学中要呈现学生面前的是合理的标本、模型、图片,并且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形式呈现。这样不仅对学生主体是个刺激,同时又是对学生视觉的感官。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一个关于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驾驭信息的能力;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的能力。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五)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且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  反思性学习的能力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不断地进行审视、思考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形成新的认识或领悟其中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从而使得思维得到以深化,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深层探究型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就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过程,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而后有机的结合达到反思,它不仅是回顾过去培养无认识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型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越性。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它的优势还远远未发挥出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还必须靠我们广大教师不断的应用,而且要大力的宣传、推广,让那些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教师们尽快改变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推进未来的教育的发展。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