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撰写一篇论文或一篇学习心得截止日期 : 2017-01-20

作业要求 :

老师们:这段时间您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不少与教学相关的软件,也观摩了专家讲座,了解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相关理论,请结合您所教学科及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撰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或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8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3、从信息技术运用的理念更新、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等多方面去论述。

发布者 :教务

撰写一篇论文或一篇学习心得

提交者:学员陈孙康    所属单位:柘荣县乍洋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1-05    浏览数( 0 )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

要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并不是简单的在增加每一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而是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作好课程整体规划  
教师在教学生以前,首先要对所教的知识的结构理解透彻。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作为是一门系统的工具学科,它涉及到计算机操作、网络运用、多媒体使用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各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之间即互相关联又自成体系。  
1、了解学生基础,明确教育方向  
将玉石加工成玉器,工匠首先要了解玉石的大小、形状、性质等情况,然后构思好最终要完成的玉器的特点、样式,才能下刀。如果盲目出手,很可能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就会毁于一旦。  
教育学生,将学生培养成才,也是如此。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情况,确定好学生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才能以此制定出实际、高效的教学计划。如果教师没有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没有明确的目的与方向,就很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内容的重复或遗漏,影响到课时的整体安排与利用。  
2、确定课时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二、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一个基调,那就是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过的那样:“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做好。”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试着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课堂,创设出能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课堂。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景,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非常实用的方法。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围绕在我们身边,从中挑选出一些和学生联系密切的,符合教学目标的事件与问题在课堂上创设成教学情景并不困难。  
通过解决这些模拟现实中发生的事件、遇到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吸引。同时在这种贴近现实的情景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正所谓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调查基础,任务分层  
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能力也参差不齐。以往单一的任务设计往往使得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吃不饱”,能力不足的则可能半天也无法入手。长此以往,能力强者对这些问题慢慢的失去了兴趣,而能力不足者则对这些任务望而却步。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积极性的下降,影响课堂效率。  
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任务进行分层设计,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把学生简单的分成三六九等,硬性的分派不同的任务,这样往往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可以适当的转变一下形式。  

比如,可以参照某些网站的做法,设计一个任务发布系统。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多个不同程度的任务,以不同的分值用悬赏的形式发布出去。这些任务并不要求学生全部完成,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挑选并接受它,每节课达到一定的任务完成率就可以通过。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战分值高难度大的任务,积累高分,体会到超越众人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的激发起对学习兴趣;而一般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适合自己难度的任务,不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并激发起他们追赶高分段学生动力,努力学习,向更高难度的任务挑战。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