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20-10-22 — 2020-12-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所学课程内容,选取一堂课进行教研活动设计,并通过学科年级组设计实施一次主题活动,活动后根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并反思教学心得,最终提交一篇实践研修成果。 要求: 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将为“0”分;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不要提交带网页格式的文档(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如在实施过程中有照片记录,可上传插入文档内;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者:学员胡岸柳 所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12-15 19:03:34 浏览数( 0 ) 【举报】
校本研修报告
——-案例:第19课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经济格局改变
北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完成北方统一的政权。孝文帝,顺民族交融之势,选择用先进的汉文化改变鲜卑族的落后,而此过程中,汉族也吸收鲜卑族的精华。让学生明白,民族交融是各民族间相互影响是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充满兴趣、求知欲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面、理解能力都不强,教学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淝水之战及其对南北朝对峙的影响,明白北魏建立以及统一中国北方的基本史实,知道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分析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提升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民族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孝文帝个人的介绍和迁都汉化措施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品格,如自小胸怀大志,敢于创新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五、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由、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 培训前 | 培训后 | 提升点 |
导入新课 | 北朝民歌《敕勒川》欣赏 | 北朝民歌《木兰辞》欣赏 | 选取《木兰辞》因文中的”天子””可汗”的称谓更能凸显民族融合的程度。并且通过设问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发现这首朗朗上口的古诗中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
淝水之战 | 播放视频《淝水之战》 | 让学生讲述淝水之战,分享课外阅读知识。 |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
孝文帝改革背景 | 按照课本内容讲解,不展开 | 补充鲜卑族初期原始、落后的史料,社会问题严重,民族矛盾尖锐等情况补充介绍 | 让学生对于北魏改革的背景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而对北魏改革的难度、成就和意义有更深的认识。 |
探究内容设置 | 1、改革成功原因 2、如何评价孝文帝 3、如何看待鲜卑族的消亡 | 增加: 4比较前秦苻坚和孝文帝,探讨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两个历史人物的的异同,从中得到启发。 | 把学生拉到时代的高度去俯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时代,而不是只讲孤立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能够看到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苻坚、孝文帝等历史人物的功过和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的贡献。 |
教学语言 | 普通讲述 | 借用网络语言或者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比如借鉴《半小时漫画历史》语言风格 | 通俗易懂、贴近学生。 |
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培训前后教学实践的对比,我看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思考更深入,看问题的视角也提升了,听课也更专注投入了。这说明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紧扣课标、不断钻研教材、并遵循教育规律的的创作结果。教学的艺术的提升是长期学习钻研并不断积累的结果。
通过培训和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工作的意义、自我提升的快乐,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提高自己,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收获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