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研修心得】研究心得

  发布者:陈凯    所属单位:许昌高中    发布时间:2020-11-28    浏览数( -) 【举报】

“后教”与“先教”的区别 

1.教学起点不同 
一般情况下,“先教”往往以本次写作的教学要求为起点,教学要求是首要依据。“后教”则不同,虽然不能罔顾教学要求,但“写情”才是教学起点,才是确定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策略的最主要依据和决定性因素。这又具体体现在: 
(1)教学要求的可变性。在“先教”中,教学要求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变动。普遍的做法是处处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不遗余力地加以落实。“后教”则不然,一般情况下,尽管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也不同程度地预设了教学要求,但它并非最终要求。最终要求决定于“先写”。若写作距离要求太远,看不到经“后教”可达到预设要求的前景或希望,这时只能适当降低要求。相反,若“先写”的写作完全或基本达到预设的要求,则应适度提高要求。 
(2)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先教后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动笔之前就已预先设定。即使这种设定脱离学生实际,在不明学情之下,也只能按预设实施。如此无的放矢,势必导致低效或失效。而先写后教则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将大多数学生最感困惑或困难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多数学生已经能写、会写、善写之处,就无需再教或再学,取舍之间便可在关键处着力。 
指点学生“写什么”是内容指导,指点学生“怎么写”是形式指导。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写作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即首先让学生明白“写什么”。这是公认的教学基本原则。但它适用于先教后写,未必完全适用于先写后教,更确切地说,不完全适应于“后教”阶段——因为先写时“写什么”已大体确定,如果在此没有多大问题,“后教”时理当选择将“怎么写”作为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的因变性。教学策略和方法之于教学要求和内容,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必须服从和制约于前者。在先写后教中,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之时,其实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也有初步的设想或预期。但由于教学要求和内容依据“先写”而后定,教学策略和方法运用必然因变而变。 
2.创新程度不同 
过细、到位的“先教”,让学生对“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有比较具体和清楚的认知。其优点是:“后写”时,“易于表达”,少走弯路。但毋庸讳言,在教师强势的导向下,在学生向师心理的作用下,容易出现作文创造性不足甚至干篇一律之弊。而先写后教,可在较大程度上克服此弊。未经指导的“先写”,虽然增大了写作难度,却也减少了条条框框。尽管“先写”的作文大都难言成熟,但往往有更多发自内心的自由表达。再经过“后教”,既可以克服写作的最大困难,又可以尽可能发掘创意表达。可见,先写后教在确保学生作文多样性和创新性上,具有更多优势。 
(三)“后教”与“后评”的区别   
先教后写,一般都要在学生写后安排讲评课,即“后评”,但“后教”却不是“后评”,二者有着质的不同。 
1.教学侧重点不同 
“后评”重在“评”。核心的环节或应然的做法是:依据预设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达成情况或程度进行评价。这样,全面地对本次写作完成情况进行一次盘点和小结,就是“后评”的题中之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赏优议劣,发现自己作文之不足,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完善写作,或为后续写作提供借鉴。而“后教”重在“教”。依据学生初步尝试的结果,发现问题,并着重于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不好到写好,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这才是教学重点,对“先写”的情况一般无需也无法做全面盘点。 
2.教学环节不同 
  由于“后评”以预设的教学要求为评价标准,复习写前指导中的教学要求往往成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多数也是课始环节。而“后教”课则必须从了解学生写作的最大困惑或困难开始。 
3.二度动笔强度不同 
在先教后写中,讲评过后,个别教师或许也要求学生重写。但这不是普遍的做法,更多教师不过要求学生在原作上稍做些许改动而已。而先写后教,则必须进行必不可少的二度动笔。首度动笔是铺垫,是尝试,二度动笔才是正式的写作。此时动笔与“后评”课中些许的改动,其强度不可同日而语。 
二、先写后教与经典教学法 
一般说来,教学方法本身不具有教学思想,其运用决定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更为教学思想所支配。但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诞生了一些方法,反映着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且具有普适性。严格地说,这样的教学法,与教学原则或教学模式相当,不过习惯上已经被称作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尝试教学法。这里不妨称之为经典教学法。细加考察,不难发现,先写后教与此二者存在相通之处。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件:第一,学生必须先经历独立思考或自行学习的阶段。第二,受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历独立思考或自行学习之后,生成疑问、困惑,即“愤”与“悱”,于是产生求解、求教的动机。这是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产生“愤、悱”,是启发式教学三个要件中的核心要件。第三,教师针对“愤、悱”进行点拨和指导。 
先写后教堪称典型的启发式教学,因为它完全拥有上述所有的三个要件。在“先写”阶段,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先行试写。但由于完成不同素材、不同体裁或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需要不同的写作方法、技巧,或者对学过的写作方法、技巧并未得心应手,大部分学生完成新的写作任务时,往往捉襟见肘或力不从心,因而举笔维艰,“愤、悱”油然而生,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迷津。在此有利时机“后教”,因有谙熟写情和对学生“愤、悱”了然于胸为基础,可极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豁然开朗,冰释困惑和疑难。 
(二)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的基本要领,概而言之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必备三个要素:(1)尝试的主体必须是学生。(2)要有尝试解决的问题或尝试完成的任务。这个问题或任务不能过易,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能力不能轻易解决或完成,需要努力尝试,但也不能过难,否则学生不会产生尝试行为。(3)要有尝试的活动。这就需要提供或确保足够的尝试时空。 
先写后教完全具备尝试教学的三要素,二者异曲同工。尝试教学何以有效、高效?叶圣陶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尝试的结果,假如果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见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