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谈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发布者:张静    所属单位:许昌市第五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0-11-20    浏览数( -) 【举报】

谈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摘要】中学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但同时中学阶段也是问题学生出现最多的阶段,因此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现实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界定问题学生,问题学生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学生,怎么样转化问题学生,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浅析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问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一、问题学生的概念界定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的学生相比,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有较为严重的问题,用常规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学生。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纪校规、迷恋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耐挫能力差、意志薄弱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中学问题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不能回避。

二、中学问题学生的类型及主要表现

1、品行不端型。这类孩子的问题主要在思想品德方面,比如他们经常打架骂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经常离家出走,不会尊重人,不懂感恩,顶撞老师,叛逆,与异性、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不正当来往等等。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是转化难度却很大。

2、学习厌倦型。这类孩子的汉族要问题就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有问题,常表现为不听课、不写作业,有的整天迷恋网络,逃课甚至干脆辍学。但是,他们在道德品行方面问题不大,只要不谈学习,就什么都好。

3、纪律松散型。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智力正常, 有的甚至还特别聪明, 但主要问题就是不守纪律,学习动机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妨碍、干扰课堂秩序,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

4、心理障碍型。这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受过不同方面带来的伤害,产生比如自闭、孤独、忧郁、自卑、暴躁等心理问题。

三、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冰冻一日,非三尺之寒”,问题学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概括起来说,其产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但是一些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道德水平低下,视野狭隘,思想愚昧,谈吐粗鲁,生活方式不良, 甚至迷信赌博等,孩子整天熏染在这样一个粗俗的家庭环境里,这对孩子的恶劣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最终是问题家长造就了问题学生。

2)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大部分孩子的家长往往不懂的如何教育孩子,他们有的对孩子只爱不管,盲目的无原则的溺爱和袒护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父母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对学习却关心甚少。即使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 少数父母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 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容易养成孩子骄横不讲理、任性妄为、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

    还有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是只管不爱,孩子犯错了,就是简单粗暴的打骂,缺乏爱心,没有说服教育, 认为孩子是“不打不成才”。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怨恨之心,故意与父母背道而驰,做出一些偏离正轨的过激行为。

   3)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现在社会很多家孩子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是父母离异组成了新的家庭,有的是单亲孩子,有的干脆是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由爷爷奶奶等其他亲戚朋友照看。在这样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她们缺乏健全家庭的那种温暖,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跟中心理问题或者不良行为,如自卑、自闭、人格扭曲等等。

2、学校因素。

1)以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升学成了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尺度,相当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课堂上不在讲究新课改的教学方法,纯粹的“填鸭式”教育,满堂灌,每周都要进行综合测试,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了不同的班级和等级,一些学生因此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他们有的为了维护自尊,就通过其他方面的过激表现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如出风头,违反纪律等。还有一些学生干脆就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破罐子破摔。 

2)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低下。有的教师仅仅把教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缺乏教师应该有的道德操守,对教育和学生热情不足,教书却不育人, 学生在成长中出现问题时, 缺乏应有的耐心和责任心;有的教师甚至对一些表现差的学生动辄挖苦讥讽、责骂或者体罚和变相体罚, 致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厌学情绪滋生,逐渐地对课堂和学校失去兴趣产生不良行为。还有一些老师虽然对学生抱有热情, 也只是恨铁不成钢,缺乏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和措施,盲目的教育方式致使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

3、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上逐渐产生了各种不良风气,“金钱万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社会现象不断的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逐渐产生现实不公、上学无用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开始追求及时满足, 寻求感性刺激, 甚至丧失理性批判,讲究及时行乐, 缺乏拼搏精神。

2)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我们现处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来自各种网站上的五花八门的各种不健康信息也在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如有的中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有的长时间处于虚拟环境中难以自拔;有的逃避现实社会,处世态度消极化;有的甚至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四、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并不是说就无可救药了,每一个学生本质上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出了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帮助这些问题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学校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虽说是学生家长的事情,但是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人,责无旁贷的应该主动承担起桥梁的重任。

如班主任要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校信通等平台给家长发送一些家庭教育的技巧方法等等,逐步完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师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学校要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责任心意识和爱心意识。

如定期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考察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开展关于提升教师素养的各类培训,提高自身能力;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引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把学生吸引会课堂自觉主动学习。

3、保持平和心态,不要给学生太大压力。很多老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愤怒、沮丧等消极情绪,一时的不冷静,处理问题就会变得过激。因此,教师要学会冷静的面对问题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

如,放下师尊的架子,平等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便对学生发脾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而非责骂和体罚;经常鼓励学生的细微进步,给他们希望,改进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要操之过急,总是指责他们的不好,给他们过大的压力

 4、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宽容和关爱。心理学上讲,每个个体都是异于其他个体的存在,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教师也要认识到这里点,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用不同的心理去看待不同的学生,宽容一些学生的错误,主动关心和关爱学生。

如尊重每一个问题学生,即便他们犯了错,也不能随便指责或是惩罚他们,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这样才有可能说服一些问题学生。假设老师不去尊重学生,那么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只能适得其反;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教师要懂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信任他们,给他们机会,用爱来打开与问题学生沟通的心灵之门。

5、找准切入点,转变教育策略。每个学生都有其不一样思想和闪光点。教师要学会找准切入点,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转化教育,对症下药。

如对一些叛逆的学生可以采取“攻心策略”,从他们目前的心理问题入手,让他们认为老师可以帮助我;对于一些过分张扬希望可以吸引旁人目光的学生,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适当的冷却他们,久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索然无味,逐渐收敛;对于一些自卑的学生,可以针对其某一方面的优点进行放大性的鼓励,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心等等

转化问题学生,使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转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还是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结合。问题学生根源于失败的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帮助,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熏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的做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努力的转化问题孩子,帮助他们重塑自我。

【参考文献】

1、李斌. 《浅谈学校管理中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 甘肃科技纵横,2008,(2

2、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主任版)》[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M]. 漓江出版社,2006.

4、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郑克俭,王作廷.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问题学生”的教育》.西藏日报/2003411/005

7、张邦英. 《浅析问题学生的成因》[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2.

8、朱以财,任扬. 《高校“问题学生”引导教育策略探析》[J]. 鸡西大学学报,2008,(6

9、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2008.

10、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