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5
  2.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如您有学科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7.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教学设计要求

提交者:张姣     所属单位:高青县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2016-06-03    浏览数: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有课文均为文言文,都是我国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时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为一对一平板班,要发挥平板作用,针对于这种情况,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平板,提前学习苏轼有关知识,掌握文学常识,字词交给学生,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共同赏析美景,赏析苏轼眼中的美景,体悟其将月光比喻为水的妙处。但是本文思想感情的体悟,对学生而言是难点,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与识记作者简况,理解与翻译重点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月色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闲人之情,感受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及潇洒面对逆境的达观处世态度,培养积极面对生活逆境的正确人生观。

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月色之美,和作者描绘月色的方法。

   2.难点: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深刻领会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学生根据昨晚在平板上的预习状况,讲解所了解的苏轼。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平板进行相关自学,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讲解所了解的苏轼,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做了作者介绍,一举两得。)

二.背景介绍(2分钟)

“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余秋雨《东坡突围》中写到“黄州成就了苏轼,苏轼也成就了黄州”,苏东坡在黄州写下了四大神品,分别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今天要学的《记承天寺夜游》。

三.读懂文意(6分钟)

  1.听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掌握重点实词:①欣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③月色入至承天寺张怀民

⑤ 怀民亦未⑥积水空明竹柏影也⑧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将实词发送至学生平板,检测掌握情况。要求:不但会解释,而且能联系旧知。)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组内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其他组员订正。)

(设计意图: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功底,而且本文较易读懂,故让学生通过合作、联系旧知自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叙夜游之事(5分钟)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句式:谁+时间+做了什么)

   2.体会苏轼夜游之时心情变化。(句式:从“   ”一词,我品味出苏轼“    ”的心情。)

预设:从“欣然”一词,我品味出苏轼“欣喜之情”;

      从“念无与为乐者”一句,我品味出苏轼的“遗憾”;

      从“遂”、“寻”等词,我品味出苏轼的“激动,愉悦”;

      从“怀民亦未寝”一句,我品味出苏轼“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我品味出苏轼的“闲适”。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倡导文本细读,让学生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体味苏轼复杂的内心。)

    3.资料助读:张怀民: 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zhé)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便于学生理解张怀民与苏轼境遇相同,志趣相投。)

五.品月色之美(10分钟)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2.比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与“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思考作者为何选用第一句,其表达效果如何?(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盖”突出恍然大悟之感。)

六.悟闲人之情(7分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闲人”?(小组讨论)

  明确: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资料助读:体悟苏轼坎坷而豁达的一生。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七.课堂检测(3分钟)(利用平板发送课堂检测题)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前两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事物极具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八.板书设计

                               事       夜游寻伴

     

(遭受失意 豁达面对) 闲       景       皎洁恬静

                        

                               情       自嘲豁达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第五单元文言文中一篇写景名作,全文仅84字,可谓字字珠玑,所以课上旨在与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但是学生的反应较沉闷。悟闲人之情这一环节,由于学生对苏轼的了解较少,体悟不到其豁达,在讲解时太过于着急,课堂把控力较差。

 


环节齐全,内容充实,设计科学,体现创新,是一份不错的教学设计方案。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