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与否是有效教学评价的基点

发布者:肖大群     所属单位:零陵中学     发布时间:2016-05-06    浏览数:0

 

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所谓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意味着教学视点的变革。也就是说,意味着冲破旧的教学研究的束缚,立足于新的教学研究的视点展开。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诉求的。

国外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注重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从教师专业性的角度进行制定,评价标准本身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旨在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供参考。第二,主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方法。这种方法通过选取足够大的样本,让教师开放性地描述自己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根据某一种教学行为被提到的多少来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第三,注重情感评价。评价标准关注教师是否注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了有效的学习环境等。

我国通过实践,形成了以下有效教学标准(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3)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让学生获得对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文信基于有效教学评价原则和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变量,提出有效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一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二是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依据;三是学生主动参与,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四是重视学习策略的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重点;五是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各种教学构成要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最为重要的要素,两者和谐平衡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发挥上求得平衡,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上求得平衡,同时也要求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学业发展上求得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也依赖于学生有效的学。如果把教学的有效观仅仅停留在对的片面关注之上,必然使教学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不利于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应该和谐共存,平等相待,互动互惠,在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交流,共同承担着信息的传递、加工、生成和共享工作,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教学的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而教师的教学智慧,更首要的是“激发”,即教师要激发起自己的教学智慧,同时教师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对学习的渴求、对问题的探求、对话题的参与、对知识的反思。对有效教学的评价也许也该循着这样的路径实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