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理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者:孙天聪     所属单位:位育高中     发布时间:2016-05-16    浏览数: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我要学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认为:演示实验主要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演示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学生实验的操作者主要是学生,学生验证性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从新课标可以看出对学生实验技能目标大大提高,不仅包括以往教学大纲的基本技能目标,还包括科学探究技能,要求学生不仅会动手做实验,而且要向科学家那样思考和研究问题。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实验课是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实验成功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在自行设计时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另外,要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我觉得要在心理上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在你的课上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希望听到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容易忽略。只有跟学生多做交流,在教学中多思考,才能有针对的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要知道学生课上想什么。学生课上在想什么,这是各位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学生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的洞察学生的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  2  要知道学生怕什么。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老师看来都很简单,似乎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但教师还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思考一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上能否理解你所讲的内容,如何更快的掌握,如何用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学生去理解,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3  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平时上化学课时大家一定注意到什么时候学生热情最高涨,注意力最集中,那就是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所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做好每一个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对于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危险性不高的实验尽可能由学生去完成,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去思考,本着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做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4、要知道学生在哪里些知识点上容易犯错。 在作业或考试中,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该多做总结,不应该简单认为只是由于学生一时大意疏忽出的错,而有所忽视,不但要及时的进行讲解,纠正,还要经常进行巩固,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帮学生纠正错误不需要通过教师直接指出他的错误的方式,而是可以引导他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