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者:刘霄     所属单位:园南小学     发布时间:2016-05-18    浏览数:0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识素质的提高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语言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住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拓宽意境,激趣引情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因此,我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

二、多媒体作文教学能跨越时空,提供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例如:写景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和内涵是学生不喜欢写景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的景物不够留心,缺乏丰富的联想,加之谴词造句的火候不到所至。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写景时仅仅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学生对写景作文倍感头痛的关键所在。在一次《我向往的地方》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演示课件(江南水乡宁静而美丽的景色,同时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这样学生自然就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课堂上巧妙的用音乐和画面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意境美。有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景作文这道难关。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受到音乐、美术、文字语言等多种媒体的熏陶,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习作题材较广,感情真挚,能写出一定的意境,文章颇富新意。

三、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在学习13课《视死如归》“王若飞被敌人拉到刑场上。他站定了,抬头望着被那巨人似的大青山。大青山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雄伟。”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青山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悟王若飞当时的心里想法,我特意播放了一段《国际歌》。当那雄壮的音乐声在教室中响起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格外肃静。我随之包含激情地配着音乐朗诵了一首《我的自白书》。同学们鸦雀无声,看着课文中的插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待乐曲完毕后,我及时出示了这么一个练笔:王若飞面对大青山,思绪万千:……他会想些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拿起笔来,联系课文中的内容,结合课外收集的有关知识,展开充分的想象,写出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话语。

总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