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个性

发布者:臧雅琼     发布时间:2016-05-11     浏览数:0

“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积极的有导向性的教学活动不仅具有传递人类民族文化遗产的功能,而且应是能成为培养个性精神的过程。

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学生: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渴求的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框框,他们绝不是流水线的速成产品,潜意思里也不会希望自己被塑造成像泥人师傅手里的泥人儿,相同的规格,相同的型号,相同的性能,作为学习活动主要载体的课堂,就必须为其提供鲜活的生活学习场。

当前非常盛行的一种观点是教师为主导,教材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其实教师、教材、学生是“三位一体”的,他们均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学生都是有思想,会言论,充满活力,不断变化。而教材也不应仅仅被视为是一种载体,教材所选的文本本身体现的是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一系列文章的被选编也体现了编者潜意识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也是活生生的,透过教材文字的表面也应能感受到鲜活的血肉之躯,因此说,教师、教材、学生、应是共存于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依托,相互交融的连带体。

在这样的“三位一体”中,教师只有以自己的丰富个性,借助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充满独特人文特质的学生。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