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志】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阅卷反思体会

发布者:焦亮     所属单位:临颍县一高     发布时间:2016-07-10    浏览数:0

     2015年高考我参与了河南省高考语文改卷工作,所改的试题为诗歌鉴赏第89两个小题,满分11分,全省平均得分4.93分,得分偏低。高考阅卷确实要严格许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对得分要点的紧扣,已经到了近乎死板的地步。

2015年诗歌鉴赏考了岑参的边塞诗《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诗歌大意不算很难,容易读懂。第8题问景物描写的角度,参考答案是“边塞风光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想象的。作者尚处于前往边塞途中,还未到边塞。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是凭听闻所得。”评分细则的补充A角度:“想象”写成“虚写、联想、虚构、听说、听闻、闻说”之类,得3;如答“侧面、间接描写、虚实结合、由虚入实、虚实”等得2分。如答“远近结合、直接描写、白描”以及从情景关系方面作答,不得分。B分析:要求围绕想象,结合作品分析。得2分。说明:考生没有答出“想象”一词,但是只要在分析中包含想象的角度,又可结合作品分析,不影响得分,即得5分满分,答案不分顺序。这个评分细则无疑对整个题目的评改起到了至关重要、起死回生的作用。评改初期我改到了这样的试卷:这首诗采用虚写手法,直接描写了边塞的………景物。我就很疑惑,评分细则说虚写可以得3分,直接描写不得分,我很疑惑,问评卷组长,组长不能确定,请来专家组河大文学院的教授,教授说:“答出即可得分,答错没说扣分!”得5分!如果在我们平时考试时这样的答案是可能得0分的。

9题问尾联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到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感情: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作用:使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伤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评分细则补充意见:A思想感情:答出思乡与爱国得3分,只答出爱国得2分,只答出思乡的1分。B作用:答成“升华、提升、点睛之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强化、加强、点明主题、突出中心”之类得3分,如答成“总领、总结、衬托、铺垫”等则不得分。没有意外,有同学答“尾联总领全诗,升华中心,起到总结、点明主题的作用。”必须得满分。

随着阅卷工作的紧张激烈进行,最终改卷老师在第8题中就盯着“想象、虚写、联想、虚构、听说、听闻、闻说”只要有加上适当的准确分析一般都是5分满分; “侧面、间接描写、虚实结合、由虚入实、虚实”有这些词的加上适当准确分析都得4分。能答出这样的角度分析基本上都有。所以第8题得分集中在45分(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余近百分之八十为0分。第9题思想感情三分之二考生知道思念家乡,边塞诗基本具备。爱国却仅有三分之一答出,不理解诗意。在一大堆作用中“升华、提升、点睛之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强化、加强、点明主题、突出中心”有一半同学能答出来,本题得分在34分处较为集中。

通过本次高考阅卷,我思考了以下问题:

1、                  1.必须明确告知学生,诗歌鉴赏是一道加法计分题,即答错绝对不会扣分,但只有答对才能得分。所以学生可以答上只要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要答题空间允许。

2、                  2.必须分层作答。在改卷过程中老师最厌烦的就是看到答了一大片而不分层的答案。也许你在最后答到了答案要点,但不排除重复机械操作的老师看不到的情况。

3、                  3.必须重视问题。高考中诗歌鉴赏的问题题干是及其有针对性的,如果你读懂了题干隐含的信息对答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答案重点都隐藏在问题题干之中。

4、                  4.回归鉴赏本原。鉴赏诗歌本来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但因为有问题和标准答案的存在而很头疼。告诉学生,大胆却鉴赏,鉴赏本无对错,只要是自己的见解,记住评分细则一句话: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