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志]课堂上难道只需要热闹而不需要安静吗?

发布者:王军阳     所属单位: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中学     发布时间:2016-07-16    浏览数:16

[研修日志]课堂上难道只需要热闹而不需要安静吗?

              郾城城关镇中   王军阳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正在根植于教师的头脑中,外显于课堂。在许多课堂特别是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上,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组竞赛等新的学习方式也频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些课堂上,学生讨论活跃,回答问题踊跃,课堂呈现出热闹的景象。执教者似乎不愿意让课堂出现一点安静的状态。这种热闹、流畅、华丽的课堂值得我们反思:课堂上难道只需要热闹而不需要安静吗? 

    课堂不是菜市,也不是超市。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科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领悟和应用、学科知识的系统构建无不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思、沉思、静思。古人讲:静能养性、静能生智。 

    1.教材需要学生静读: 

    许多教师在新课的引入上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千方百计地用新、奇、特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良苦用心无疑是好的。但每节课都能找到新、奇、特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精心设计每一课堂的引入,更多的是随课堂。据我本人调查,现在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随堂课的开头,很有必要让学生静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感情阅读教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这个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分解、阐述无法完全替代的。 

    2.回答问题需要学生静思: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常用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教师提问之后,要等待学生静静地思考。 

    提问之后即叫学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畅的课堂多半是虚假的。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答案,要么让优生的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用虚假的热闹和流畅掩盖多数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质。 

    3.概念与规律的学习需要学生静悟: 

    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往往包括对现象的观察,分清矛盾的主次,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由生动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悟,让学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质,方能举一反三。

 

附件

  • [研修日志]课堂上难道只需要热闹而不需要安静吗?.docx     下载
李丽军
辅导教师
到访时间:2016-07-22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