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

发布者:孟文渝     所属单位:漯河市郾城区李集镇中学     发布时间:2016-09-02    浏览数:0

三、有效教学策略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接受式学习),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这就完全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如一教师在教学《端午日》一课时,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记者采访的形式,女同学当小记者,男同学做被采访对象,老师先问:“被采访对象最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答:“最好是一位老大爷。”老师接着问:“为什么要是老人,而且是老大爷呢?老奶奶不行吗?”学生回答:“老大爷阅历深、见识广,过去老奶奶参加社会活动比较少,可能对端午日赛龙舟的情况了解不多。”“老大爷可能年轻的时候就参加过赛龙舟的活动。”老师加以肯定后提出活动的要求:“女同学当小记者要认真看课文,这样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让大家通过采访,对湖南人民端午日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有所了解;男同学做被采访的老大爷,也要认真地阅读课文,几个‘老大爷’也可以在一起讨论讨论,可不能被小记者们难倒啊!”

之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记者采访活动。

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记者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诸如“为什么要在端午日妇女和孩子的额上要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为什么要在端午日进行赛龙舟活动?”“赛龙舟活动是怎样开展的?”“赛龙舟活动有哪些人观看,当时的气氛怎样?”“龙舟比赛胜利者有什么奖赏?”“出了那么多的力,最后得到的奖品是不是太少了?”“赛龙舟结束后,人们是怎样庆贺的?”“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军民追鸭子的情景、场面?”……“老大爷”们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原有的知识积累一一作了回答。老师也参与其中,作适当的点拨和点评。这样,学生就把老师想问的、想讲的教学内容全部解决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