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享】《学奕》教学设计

发布者:王伟平     所属单位:召陵区青年镇前谢小学     发布时间:2016-09-20    浏览数:0

【资源分享】《学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文言文、孟子等资料;

    教师:搜集文言警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示常见文言警句 。(教师资料的搜集)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2、有谁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搜集的资料)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学生搜集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着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设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中谈感受(文言文难读、难懂)。

3、老师范读

(1)听节奏,标出停顿和读错、读不准的字音。

(2)你们听出刚才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总结朗读方法:朗读时速度比较慢,句中停顿多)

4、学生同桌互相练读。

5、指明朗读,注意正音。    

三、精读课文 , 解疑合究。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方法恰到好处学起来会更省劲,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读译文初读课文。

2、小组合作,古文、译文对比阅读,解疑探究。

四、品读课文质疑再究。

1、安静的思考,热闹的讨论,让老师觉得同学们对学习文言文很有热情,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

2、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鼓励学生在“之”字上批注字的意思或者在译文中画出对应的意思。

4、汇报交流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引导学生对照译文,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2)、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交流对这每句话的理解,再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2)、大家读通了课文,现在有读懂了课文。那么,同样是跟弈学棋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另一个人学不好呢? 
师:能读出他们各自的表现吗?(文中) 
师: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嘛?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2)、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一问一答的形式)

5、他们俩对待学习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学弈》一文,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他们两人的表现?

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聚精会神-----心猿意马

一丝不苟-----东张西望

6、表演读

五、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儿,对你们来说一定有了很深的启迪,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是的,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来同学们,发挥我们的才能为生活中所有做事三心二意的人创作几句警示语,为他们指明道路。

2、学生自创警示语。(课前搜集)

六、推荐阅读 提高素养。

1、推荐阅读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 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同桌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搜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读一读。

3、扩写或者创编故事。(假如两个人都专心致志,结果会如何?)
  附: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学有所获

                        三心二意,一无所得
                           态度决定一切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