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之《找规律》教学反思

发布者:王跃辉     所属单位:大郭乡孙庄小学     发布时间:2016-09-24    浏览数:0

(资源共享)之《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力求做到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巧设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活动,让学生真正能学有所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找规律”一课中,我从生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然后通过欣赏生活中规律的美,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更进一步地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2、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这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唱游的游戏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认识“什么是规律”。接下来的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处感官,环节清楚,层次分明,有张有驰,学生一直处于“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的状态中。当学生认识了规律,并积极探索规律的时候,让他们摆一摆的规律,涂一涂规律;当他们在学中感到累时,让他们舞一舞规律,感悟规律的多种形式。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愉快地学习状态中。

3、学习方式改变,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习惯与意识,因此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不够全面,数学学科的课堂同样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责任。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经历、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