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4班简报

发布者:叶聪敏     所属单位:漯河市源汇区大刘小学     发布时间:2016-07-20    浏览数:0

班级简报第三期
小学语文14班
2016年7月20日
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每天都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班级学情

班级学员   115
登录人员    96
未登录人员  19

优秀研修作业
学习(教学实践)体会   摘选      发布者:马继红
上课伊始,我先用时下很流行的一个手机游戏“看图猜成语”做引子,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打开想像的思路做了铺垫,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为了让学生与图像诗亲密接触,我运用多种形式教学,通过两首诗歌:《伞》《水龙头》的不断变化引导学生零距离感受图像诗的美,领悟图像诗的情,语文学习是螺旋上升的,有了对图像诗的初步了解和兴趣,再给学生阅读材料,通过让学生朗读文本、讨论“诗句被施了什么魔法、为什么会变成这种形状、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三个问题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像诗”的构建,借助现代多媒体,用朗读、讨论、演示、想象等多元的图像诗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灵活、轻松地学习图像诗,让学生从讨论中发现图像诗的几个基本特点:“图文一致、符号边框的适当添加、形式多样、文字巧妙排列”等。在“有形中展现无形的美”,这是图像诗歌的本质所在。在学生对图像诗兴趣高涨时,我顺势用一首《警报拉响》的图像诗来强化图像诗这一本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阅读、分析、归纳,由诗领悟画意,由画的形式来深刻理解诗意。让学生对图像诗的认识由浅表走向深入。

摘选   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赵彩霞

 

  师:这么美的景色,张志和当然不想回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他被雨淋坏了。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来了。
(课件出示,)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配乐读两遍,)
师:会读不是本事,读得懂才是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狂风暴雨且须还)
师扮演哥哥,学生扮演弟弟整待对读,整句对读,“且须还”与“不须归”对读。
师:因何不归?
出示:张志和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做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师:张志和根本就不是钓鱼的,他钓鱼不放鱼饵,你们说他是来干什么的?
(板书:悠闲自在)
师: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钓来清闲、适逸。哥哥干脆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他太爱这样的生活了,他还想让自己在这里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呢。让我们再来诵读。
延伸,再积累
1.延展积累。
师:这首词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很多诗人都向往这样的悠闲风光,都希望像他那样寻求仙境,诗人徐俯来寻找张志和了!(课件出示)
                  鹧鸪天
                   徐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轼也来了:
           浣溪沙
           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人黄庭坚来了:
                鹧鸪天
                 黄庭坚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柳宗元来了: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师:张志和当年垂钓的地方。那里就是现在浙江省湖州。那美丽的山光水色令人流连忘返。我们也去看看。(课件配乐出示)
(学生再读全诗)
默写古诗。

 优秀日志  摘选

黄亚云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识字,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教给他们科学的识字方法,并逐步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听《专业知识----小学语文》案例二有感

发布者:王琦     所属单位:漯河市源汇区大陈小学     发布时间:2016-07-14    浏览数:4

 

     今天听了《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课的案例二中美儿童教育十大不同,来掌握学生生存、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看了感触很大。

    美国课堂上没有班干部,人人机会均等,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欣赏,在这个年龄里保护和培养自信心,正视平等、学会互相最尊重。而在我们的教育里,学习好才有机会做班长,学习好才能做学习委员、文艺委员、课代表等,种种都要建立在学习好的基础上,下意识的否认了一大部分的学生,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说不自卑是假的,越没有存在感他就会想用另一种方式去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由此,恶循环开始了。

    老师、家长、学校以至于社会都是以学习成绩来判定一个孩子,德育也很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下意识的忽略或者说不那么重视,这就是中美教育的不同吧,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素质教育远远比应试教育来得重要。

优秀资源欣赏(摘选)
张居正 、万历和教育
受降路小学  马继红
最近在“喜马拉雅”听郦波老师的《风雨张居正》,听完,和郦波老师一样的感慨,一样的唏嘘,为中华民族史上有这样一位舍我其谁的担当者、义无反顾的革新者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从一个教育者的视角,看到了中国家长式教育的悲哀。
其一、师长权威压制了儿童的天性发展。在教育万历的过程中,张居正和万历的妈妈李太后这两位师长是完全尽心尽责的,而且要求严格到位,这点毋庸置疑——但关键是严格过了头,它就压制了儿童的天性:贪玩、享受、自制力差等等。但使命感和中国式教育一贯主张的“严师出高徒”让张居正丝毫不能让步,松懈,这就有可能把万历的童心改道而行——放弃自我,顺应师长:说师长想听的,做师长想看的,隐藏自我,变成了一个乖乖儿,这从少年万历的表现就可见一斑。因此可以说在权威暗影里的儿童万历不是真正的他自己。
其二、师长亲力亲为取代了儿童的实践和思考。张居正,这位十二岁就闻名遐迩的神通、二十三岁就成为国家最高权力阶层的能臣,有能力有理想,视教万历为天职,视为学生皇帝打下一片坚实帝业为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非常典范的师者,一位十分尽职的臣子。但这越来越多的“十分”,却对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因为教育是成长,而成长就必须经历破壳的压力,体会拔节的疼痛,接受风雨的洗礼,它无以替代。但幸福的万历其实很不幸,因为只要能想到的疼痛,一切都可以被人替代——估计他的太后妈妈、宰相老师都会替他提前过滤掉,剩下的只需他张开嘴巴、打开喉咙接受就是了,至于说是什么滋味、缺不缺这份营养他一概不需知晓。时间久了,他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功能,体验的愿望。这应该是他十八岁想要亲政却又打退堂鼓的原因吧。
其三、缺少理想的教育让人只剩可悲的本能。可以想象,万历强势的母亲,加上能干、负责的老师,他只需做好道具的工作——配合就好。因此,一旦万历走上权力的宝座,他第一时间就是把那个压抑了他整个少年时代的大山,狠狠地弹将起来,高高地,重重地,甩出去,首先去毁灭离他最近的人,哪怕也毁灭自己——因为他要本性释放,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去哪里。这是因为考成法也好,万历新政也好,只是张居正的,只是妈妈的,跟他没关系。由此我想,如果张居正一开始就引领万历参与改革的制定,一步一步,从指导思想,到方案,到实施,到成功,也许他会有兴趣,也许他会投身其中,也会明白张的用心良苦,也许会更早更好更持久地实现君臣的理想,而不至于发生后来的悲剧——因为那个悲剧不仅仅是张居正的,还是万历的,更是大明王朝和中华民族的。
新时代教师标准:

 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还有一点是,忍得住工资不涨。

 真情驿站

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孩子的快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让学习成为提升教师素养的有力杠杆,让成长成为教师幸福生活之源。

温情提示
学习进行中!
考核成绩仍然不合格的学员要继续加油!
请认识的学员之间相互通知一下未学习的老师尽快学习,不要影响了成绩哟


 

 

附件

  • 14班小学语文简报.ppt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