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初中思政2班

发布者:李战友     所属单位: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6-07-22    浏览数:1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时,用实例说明如何体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统一?

提交者:郭永红   提交时间:2016-07-18 06:40:59  浏览数:0   评论数:0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心育的有效性体现在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德育实效性的提高。而提高个人心理品质与进行品格修养,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心理和品德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觉地去做。这也说明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实际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完全可以放下“学生学不到知识”的思想包袱而致力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寻求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1、开展课堂讨论与小组竞争。课堂讨论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它能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辩论的气氛中获得新知的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它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体验,接受一次心理教育,从而达到自我教育。采用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决出胜负。教师也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鼓励,不断地捕捉他们智慧的火花和闪光点,激励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科学的蓝天中翱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主动思考习惯、独立自主的性格和意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执法,亲身体验到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认识到闯红灯既是不文明又是违法行为,自觉规范起自己的日常行为。 
  3、阅读体验法。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文本,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 
  4、巧妙运用哲理故事。“哲学!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罪恶的劲敌,假使没有你,人生又值什么?”哲学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保障,它能提高人心灵的境界,活跃思维,明理导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蕴含哲理的故事,能有效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的心理,提升素质。哲理故事,学生很快明白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意识到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5、采用典型的生活实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焚烧 玉米秆、麦秆,使得田野火光冲天,浓烟四起,带来空气浮尘含量高,气味呛人刺鼻,严重影响了交通和人们的正常出行;同时污染了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损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生的思维彻底被调动起来了。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