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初中数学7班

发布者:胡会茹     所属单位:杜曲镇学校     发布时间:2016-09-19    浏览数:0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巨陵陈自明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 结构,不断改进教育教
        学方 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     
        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
     
 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

       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
     
 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 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发现新事物的愿望。创设一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    
      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
    
 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  
     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多媒体课件能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  
     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

     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
   
     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
   
     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四、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
    
     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根木棒,用铝线自制了一个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便很快掌握
   
 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 
  
    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
   
    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
  
    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
  
    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节:我先将学生分为8组,给每组准备了足够的一
  
    元和两元的纸币,看看共有几种方法能凑够十元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后来在单元测试时遇到此  类 题目,全班同学无一出错。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  
    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
  
   ,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