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初中美术1班

发布者:李永杰     所属单位:漯河市第十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6-09-29    浏览数:0

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策略探究

【摘要】: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诸多困惑与问题,不断地加以探索与反思。在初中美术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综合材料的运用即是难题之一。根据笔者的研究,综合材料在初中美术中的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要求,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究及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1]综合材料的运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可以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如何发掘材料的特性,探索其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应用策略?在当前的教学方法中,主题式教学是被认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主题如何设定;根据主题学生如何收集与选择材料;如何依据主题灵活运用与表现材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如何利用材料塑造形体以及如何评价美术作业。同时,作为美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收集、选择乃至运用材料,从而创造表现中学生自我个性特点的美术作品,都是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些正是本研究的着力之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笔者所在的儋州市第五中学美术综合材料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运用进行探究。本研究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的角度,分析了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综合材料的内涵、意义、运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深入探究综合材料对学生的意义、运用策略等。具体来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课题研究的缘起、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综合材料探究对学生的意义,主要从以下几点加以阐释:综合材料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选择材料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综合材料的利用更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材料制作有利于学生体现团队精神等。第三部分为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运用策略,也即本文的重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利用综合材料的有效策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主题收集与选择材料(设定主题来收集材料、因地制宜的选择材料。根据教材设定主题,围绕主题收集与选择材料,以保证材料收集与选择的目的性。因地制宜的收集材料基于地方性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二是依据主题灵活运用和表现材料(保留原始形态、打破原始形态、成品材料与新材料相结合等。其中,特别注重学生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会出现材料不足、不合适等情形,从而会二次或三次收集与选择材料,而这恰恰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对材料特性最直接的感知)、塑造形体由易到难(本策略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从简单几何形体着手、对于基础中等学生可从模仿作品入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多种形体相结合塑造新形体)、采用多主体与多维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多样性、点评作业“层次化”、多维度评价注重综合性与整体性)。第四部分则结合实际教学,对综合材料在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运用策略探究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以验证和反思以上策略的有效性和问题。从而探索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更理想化的教学实践。
 

谈谈造型与表现

 

罗从伟

 

从我们会拿笔状物开始涂涂抹抹,“造型表现”就已经开始了。无论是原始人的创造,还是儿童的涂鸦、学生的写生或主题作业、艺术家的创作……或写意,或写实,或有意无意,抒发自己的种种快乐和悲伤,如此这般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意像,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在思考中,教学的意义开始呈现。

1.“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造型•表现”从教学操作层面来说很直接,也似乎简单。强调观察与表现的协调,课上把视觉感受、内心的情感用作业的形式呈现,这就是一个精神到物质世界的过渡——美术视觉大多通过造型表现的“途径”,在想和做之间找一个支点,在实与虚之间获取平衡。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得到满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尤其接触到太多,经学生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视觉图像。

2、明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分目标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让学生体会造型的乐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媒材作业,表达主题。

这些生活中的题材,给了学生自主创作的热情,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等形式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乐器》、《放学回家》、《妈妈的牵挂》等等,都是学生熟悉而乐意表现的。构成练习往往能把学生不擅长写实和表达的“缺点”,用设计的思路弥补,让学生获取心灵的自由,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运用美术媒材、技巧造型,表现自己的意识,达到眼高手也高的能力。

4.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如字母游戏——建立一个条件,这对于低幼学段的孩子也不失为引导学习的一个好办法。纸团粘贴画——小组选色、揉团、画图、粘贴、调整……泥板篆刻——了解和感受文字的趣味,体会平面(阴阳)两种雕刻的表现方式。选择泥材和笔状物,在书写文字的同时刻制,建立质感和肌理的印象。

 

树叶粘贴、纸盒城堡、纸工材料的选择和想象添加,如三角偶、蛋壳小偶、吊线玩具等等。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各种材料,都可以用起来。就是看你这么用。

这样,学生有一种期待:“下一次美术课我们玩什么?”在“玩”中思考我们的学生收获了什么?往往有思考的教学,才有实际的意义。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审美趣味,包括性格,态度……即使一样的内容,也会生成不一样的效果。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5、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如走近《彩陶艺术》,欣赏部分彩陶作品(外形、结构比例、纹饰……),引导学生感受彩陶艺术的厚重、质朴,引导学生观察造型特点;强调学生自主设计外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基本要素来画装饰。让学生了解装饰的位置的选择和纹样变化。在分析和引导学生观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彩陶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璀璨的页,它的历史,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间,凝聚着中国古老先民的劳作、追求梦想……并且指导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造型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6、注重创新精神。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初中美术造型与表现的相互关系

 

 

——市实验中学   王静超

        初中美术课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通过大量的美术语言学习,师生在美术课堂中的集中体验,这类课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是有极大作用和深刻影响的。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实现的,在我们使用的湘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造型表现的学习内容是最为丰富。在具体教学中,要把握两点,即能力比知识重要,兴趣比技能重要。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第1课《五角星》活动二,表现一质感比较强的物体。在本课中我带来了4个相同的透明高脚玻璃杯(与课本上的基本一致),分成了四大组,目的在于同学对课本上那个步骤比较熟悉,或许能给一部分同学降低难度。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学生对透明的玻璃杯的质感判断的比较清晰——细腻而光滑。怎样的线条才能使它细腻光滑?学生一番讨论之后明确了线条要细,表现时仔细、认真、排列均匀等。在此基础上,我强调了构图——直线起形——辅助线的使用——简单的明暗变化等,同时也做了简单的示范,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画高脚杯不是那么难,从而给学生一个鼓励和信心。然后布置作业了——只要你能表现出玻璃的这种细腻光滑感就算完成,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笔。学生开始忙碌了,觉得就这么个杯子还画不好?一段时间教室里杂声一片,有得形体还算不错,有得构图不错,有得质感表现的不错,很少有画得构图、形体、质感都不错的,学生之间开始讨论了——“你说我哪里画得不对?怎么总不好看?”“我怎么表现不出细腻感?”……看到他们热闹的样子我心里不仅偷偷高兴起来,“你们不说简单吗?”我说,“你们在短时间之内想画好这个高脚杯有一点的难度,只要你们能把玻璃的质感表现出来就行了。”我想我没有以专业的角度来对待这次作业,也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鼓励、给学生一个创新。最后的作业我非常满意,至少每个同学都参与了,而且热情高涨,虽然没有几个画得“完美”。
    本课中我将绘画技法的学习落实到对某一物体质感的表现上。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没有严格限制。对高脚杯这一实物写生,我准备了4个分四大组摆放。强调表现质感而不限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并提供相关范画供学生参考与学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根据作业情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透明的高脚杯(形体)来表现它的质感。由造型到表现,表现技巧的得当影响着它是不是高脚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绘制表现器物的质感。
    作业的布置不强求学生片面追求专业水准,更多的是每个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新的体验方式进入学习过程。不强求每位同学的表现通过一次单元教学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可期望的是:通过教学,学生或许可以获得以前在其他学习中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观察方式与观察技能。另一部分同学临摹课本上的优秀绘画作品与实物写生一样,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写生训练

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探究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环境下,在美术教学造型·表现领域中,我们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课堂里通过画画来获得快乐,通过画画来体验美好的情感,通过画画来表现独特的个性,这种快乐不是单单感官的满足,它是学生美好情感的体验和满足,是一种人的内心真正的愉悦。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有这样的说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根据其标准"我画画我快乐"是在造型·表现的绘画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拿起画笔,运用绘画的多种造型手段表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做到绘画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做到由传统技能教学的强制性转向学生自主,独立造型的主动性过渡。同时,它是我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我画画,我快乐。


    为此,我对学生作了一次普查,即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画什么是他们喜欢的内容,是最快乐的题材。统计表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选择的是动漫,学生告诉我:他们喜欢动漫书刊中各种美丽的形象,并以临摹、画象这些形象作为最大的满足和快乐。为什么是这样呢?我的观察结论是:动漫的造型简易明快,临摹容易上手,其次动漫的故事情节,特别是英雄人物,美丽少女、公主等形象,学生通过心理的投射、动手临摹、观赏、使其这个特定年龄的身心需要获得了一时的极大的满足,这就是今天的学生为什么画动漫而快乐的原因。
    根据这一现象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情感需求和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技能和内容进行绘画,这就是他们唯一能做到"我画画,我快乐"的理论。
    首先,我们讨论"我画画我快乐"于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以美术教学愉悦原则为依据
    郭声健在他的《艺术教育论》中是这样阐述艺术教学愉悦性原则:"艺术愉悦只属于拥有良好心境的人,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是不可能获得好的艺术效果②",同时,他指出艺术愉悦与一般娱乐的差异,他认为:"审美愉悦主要着眼于精神上的享受,是深层的身心感悟,而一般娱乐主要专注于感官的满足。童庆炳也认为:"自然情感要经过回忆与沉思或者说再度体验才能转换成可供享受的审美情感③"。在教学中,"我画画,我快乐"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绘画造型手段,去表现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是唤起他们心中所喜爱的、渴望拥有的、印象深刻的事物的情感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再一次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内心情感需要的外化,所以它是愉悦的、快乐的。
    2、以心理学说中情绪情感的动机学说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的动机是在兴趣、喜爱、欣喜、愤怒等情绪的直接驱动下进行的,同时这种情绪又可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快乐、热爱、喜欢等,由于它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④。"我画画,我快乐"教学前提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画自己喜爱的事和物,是他们绘画时所愿意,想要表现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这种喜欢、快乐、自由的情绪情感,在其心理下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动力,使他们兴趣性、专注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3、以新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的要求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是这样界定的:"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①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②通过对多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③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根据第一点、第二点的要求,一个显性的问题---即学生对多种材料,多种绘画技巧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我快乐"这一过程和结果,但是如果一昧地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教学,无疑又将回到强调学科特色的老路上,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我快乐",教学中适当的降低对技能要求的难度,突破"画得象、逼真"才是美这种单一的审美观念、贴近学生的普遍作画能力和实际水平,提倡大胆地画、放开的画,画的不像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否运用自己造型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出自己个性化的画面效果。同时,教学中引入半抽象、抽象造型语言的学习,进一步淡化"画象画真",利于学生通过绘画、抒发情感表现个性。解决了学生对技能技巧、艺术语言学习的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充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4、以学生的身心需要为依据
    教学中,以学生的身心需要为依据,即以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生理心理上需要为内在的、隐性的教学目标,上在已讲过,学生为什么喜欢动漫的形象?这就是他们身心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新教材在造型、表现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人教版七年级中《多彩的学生生活》、《校园的春天》都为教学达到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前提。也只有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
在这个模式中,教学过程具有双向性,在上图列出的四个环节中,从教师教学过程来看(由外向内),通过特定的美术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选择印象深刻、喜欢的事物为主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合适的方法对主题进行表现,表现自己对主题、对学习、生活、艺术的情感和理解。反过来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由内向外),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个性,选择工具和方法对一定的主题进行表现,使自己对美术、对特定美术内容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这个模式中,教学过程的情意性又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造型·表现都是围绕着学生喜欢的对象,学生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方法和展开。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学生对待表现对象的情感(喜欢的情绪情感)成了一条隐性的线索,把教学过程串连起来。学生最终的作业效果,不仅与绘画的工具、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更与学生对表现对象、主题的情感态度有重要的关联,"我画画我快乐"的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种教学过程情感性的特点。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