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发布者:谷晓辉     发布时间:2016-07-11     浏览数:0



 



说话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说话能力更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有目的的说话训练,能够提高小学生普通话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话与阅读、写作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为用。但二者又相互独立,各有职责,不可替代。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一、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这样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是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 



(二)说话能力在小学生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对小学生而言,说话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儿童树立和增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威信和良好印象;有利于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主动进取、大胆开拓的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总而言之,良好的说话能力是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对小学生多种能力的依托和促进,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小学阶段说话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应该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应厚此薄彼。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综合作用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听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通过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教学实践也证明,凡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读写能力也同样过硬。



2)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现代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说话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备的能力,用处极为广泛,几乎人们每天都离不开听和说。在人们的各种交往中,与人语言交流沟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机对话也将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因此,抓紧、抓好学生口头语言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说话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表,听、说、读、写都和人的思维紧密相关。所以,说话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相比,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需要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将促进学生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四)、小学阶段说话的训练过程



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就是喜听好说,表现欲强。低年级的说话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多种有趣的形式引起说话的话题,训练学生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情。中、高年级要充分利用教材,课内课外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说话训练,并适当增加说话的难度和内容。通过训练,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到了高年级要能当众即兴作简短发言。当然简短发言不是三言两语,时间应该不少于一两分钟,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说话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



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坚持进行说普通话的训练。从低年级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情,到中年级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再到高年级能口述见闻、当众能做简短的发言,都应该坚持用普通话,使学生们说普通话的能力逐步提高。小学阶段说话的训练,要使学生养成先想后说的良好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说话时候注意文明礼貌。



(五)、小学阶段说话训练的途径



学生说话训练的途径很多,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社会,无不与说话相关联。



1)通过说话课进行专门训练



现在很多学校为低年级开设的说话课,就是为了专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应该精心备课,提前预设话题,提高说话课的教学质量。



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复读、讨论、口述作文等等,都是说话的实际训练。教师要特别重视在阅读中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交流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体会,对重点问题进行切磋讨论,这既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又是说话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3)在日常生活中训练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说话。因此时时处处都是学生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不失时机的的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加强说话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六)、小学阶段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



观察事物说话、创设情境说话、听故事说话、实验制作说话、讨论、辩论等。



1)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画面,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看的图画,可以是单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说话的内容可以是从图上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图上联想到的。看图说话一般要按“观察—理解—表达”的思路进行训练。用多幅图训练学生说话时,应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指导。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的内容,不要用统一的答案或固定的句子束缚学生。



2)观察事物说话



观察事物说话是对事物直接观察后进行说话训练,观察可以在说话课上来说。学生可以观察同一事物,也可以观察不同的事物。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让他们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口尝,运用多种器官感知事物,使客观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事物之间的疑问,从而加深对被观察事物的认识。要注意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在表达形式上不要多加限制,在表达内容上也不要规定过于具体。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把话说得通顺、连贯、有条理。



3)创设情景说话



创设情境说话是设法把学生带入规定的假设情景,然后根据假设的情境练习说话。这种方式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容易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4)听故事说话



听故事说话是在学生听讲故事后进行说话训练。故事可以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讲,也可以听录音、看电视等。学生可以概括故事内容,也可以评价故事情节、故事人物,还可以谈自己听故事后的感悟、感想等。



5)实验、制作说话



实验说话是在做了一项简单的实验以后进行说话训练。试验可以在说话课上当场做,也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做。试验可以教师演示,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说话是在学生动手制作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的制作可以在说话课上做,也可以在课外做了带到课堂上。学生可以制作同一样东西,也可以制作不同的东西。不论是试验还是制作,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叙述过程或谈自己的感想和感悟。



(6)讨论、辩论



讨论、辩论一般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谈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辩论得出正确的认识。这种训练,对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思维和语言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大多数在高年级进行。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年龄段,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 小学生说话能力现状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每个人自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学习说话了。小学生入学前已具备了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但会说不等于能说,能说也不等于好说。好说,就是要说得有理、有情、恰当、亲切、动人。那么,当代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如何呢? 



分析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障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会说 



所谓不会说,是指一部分小学生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 



1、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在课堂上“问题”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通常他们表现为不愿意与人说话。 



2、说不好,乱说。这类学生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但说话抓不住重点,离题万里,回答课堂提问东拉西扯,漫无边际。 



2)不敢说  



虽然这类学生的外在表现与“不知该怎么说”的学生有些相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会说,但因为紧张的心理或因为保守的心理而不善于表达自己。 



1、紧张心理。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 



2、保守心理。有一些学生,他们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从不多言。在课堂上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竞争心理不强。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口语交际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目的是要让他们在会说、敢说的基础上逐步向着规范、准确、有条理和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等较高层次迈进,要求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逐渐提高为“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三)、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方向性策略 



1)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1、凸现主体——改变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在说话训练中也一样,当大多数人都不说话时,某个想表达意见的人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足以使他改变观点,迎合多数。但另一个方面,又有实验证明,一旦群体中出现了偏离者,其他人的从众压力会大大下降。因此,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以“教”本为“学”本,改“讲”师为“导”师,变“讲”堂为“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凸现,从众心理就会慢慢消失,说话的兴趣也就能很快调动起来。 



2、开而弗达——启动多向思维。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应善于开拓学生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对说话就能产生新鲜感,并能有话可说。 



2)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1、信心激励——敢说的奠基石。有些学生开始有了说话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勇气,还是不敢开口。此时学生正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思维最积极阶段。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通过目光、表情或语言,鼓励学生勇敢地说下去。教师激励的话语,会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焰。学生也能信心百倍,积极踊跃地发言,无所顾忌地进行口语表达。 



2、及时夸奖——敢说的催化剂。学生发完言,教师应马上给予充分的评价,并把夸奖寓于评价之中。可能有学生讲得不好,说得不对,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切忌批评训斥,讽刺挖苦。不管学生讲得怎样,都应给他们的答案以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就始终高涨。下一次,也能勇敢积极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 



3)学练并重,使学生会说。 



1、指导正确的方法。学生刚开始的说话能力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习得的。所以,有时说话常常抓不住主要内容,说得不完整、不准确,也常伴有方言、土语等。只有让学生克服这种无头无尾,任意粘连的毛病,学习正确的说话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说话的能力和质量。 



如低年级的说话训练,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从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说话。从而让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并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先听后说,先想后说的良好习惯。  



2、多管齐下,加强练习。说话训练的途径十分广阔,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无不与说有关。在实际的说话训练中,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首先是在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文课上,朗读、复述、回答、讨论等都是说的实际训练。教师特别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多进行切磋讨论。这样既培养了阅读能力,又使说话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说话,也时时刻刻有练习说话的机会。我们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联系说话,逐步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 



   4)掌握技巧,使学生善说。 



1、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口头语言要求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它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所以,口头语言的表达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表达中,许多学生存在着不良的说话习惯,如拉衣角、咬嘴唇,态度不自然等种种现象。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在说话的时候做到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落落大方等一系列要求,并在学生的实际说话过程中给予充分指导。 



2、相机点拨,鼓励标新立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发现、强化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质疑问难,正是训练他们表达能力的最好契机。此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找准机会稍加点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的见解,再让他们雅致精巧地表达,充分运用体态语言,调动听众的情绪。 



现代社会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他们真正做到能言善辩,无论是为当前的语文学习奠基,还是为将来踏上社会工作,作用都是无可厚非的。如此,孩子面对成功,无疑又跨近了一大步。 



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导致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在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中,说话能力已成为认定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应具备的。因此,创设说话语境,加强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小学教师必须重视,也必须完成的基本目标。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逐步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