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前的有效的准备工作浅议

发布者:陈丽敏     发布时间:2016-08-18     浏览数:0

 

语文教学前的有效的准备工作浅议

有效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呈现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首当其冲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我们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课程标准》是一个面对大多数学生的“最低标准”。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尤其要对《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认真研读。(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goodook.com)

  二、从教材出发,以本为本。

  把握教材,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根据“ 三维”目标融会贯通的要求, 明确教材编排意图, 吃透文本, 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方式,把握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实际需求, 然后选择合适的教法及策略, 进行合乎学情的目标预设。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学生评价人物:我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不容易,为了吃肉变化多端。教材呈现的是白骨精的诡计多端,是妖。再如:《狐狸和乌鸦》有学生评价:狐狸聪明、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有耐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有些学生认为狐狸与众不同、有创新。这些都是错误的理解了文本,文本的意图是要表达狐狸花言巧语骗人,做人要讲诚信的思想。

  把握教材,不仅仅要吃透课文,还要吃透《教师教学用书》,它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精心编排的,不仅对每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教材解读,而且还有针对整篇课文的教学建议,尤其是首页的教材说明,更是具体阐释《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教的主动。

  三、精心备课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心中始终有教学整体框架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我们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3、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 抓住关键词语, 以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或情节发展、或人物行为、或文章结构为主线,围绕一两个重点内容进行板块式教学, 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进而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如王菘舟老师讲《草船借箭》时,紧扣“神机妙算”来理解课文,从神机妙算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这个词,通过理解“神机妙算”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教学线索一目了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