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改的尝试

发布者:屠建伟     发布时间:2016-09-12     浏览数:0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在吸取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点尝试,写在这里就教于同仁。 
  一、分阶段导读 
  初中六学期分三个阶段:初一上学期为第一阶段,采用的方式基本是“抱着走,教着吃”。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上学期为第二阶段,采用“扶着走,试着吃”。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为第三阶段,采用“领着走,找着吃”。 
  (一)第一阶段 
  初一上学期是中学生活的春天,是好的思想和规范教学的关键播种期。这时候必须使刚入学的初中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在这一时期有个质的转变。但是这时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习方法并不习惯,甚至觉得神秘莫测、莫名其妙,于是感到苦恼进而厌学。因此,教学方法上就应尽量采用传统方式,适当进行导读,尽量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把初一课本中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教与学的方法都展示给他们,使他们逐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规律。这一阶段笔者把它叫作“抱着走,教着吃”。具体归纳起来即“讲读”,就是“老师读读,学生读读,老师讲进,学生练练”。 
  (二)第二阶段 
  到了初一下学期,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生活和初中语文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从这时开始,他们的求知欲开始增强,也有了充分的自信心,理解运用初中语文的能力迅速提高。这就要适当扩大阅读量,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借助课本上的提示、思考和练习提出反映课文主要思想内容的一些问题(诸如:思想内容、文章结构、选材布局、写作线索、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讨论解决,然后,老师引导归纳总结。这样逐步使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起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笔者把它叫作“扶着走,试着吃”,即“导读”,就是“学生读读,学生议议,老师讲讲(重点点拨),学生练练”。 
  (三)第三阶段 
  初二下学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已初步形成了独立阅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钻研的劲头起来了,争辩的习惯养成了,求疑的胆子壮大了,这时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提出问题,相互展开讨论,教师设置问题步骤引出重点、难点,然后学生主动探究,再统一归纳总结。这个阶段笔者把它叫作“领着走,找着吃”,即“自读”,就是教师引路,学生探究,其基本步骤是“学生读,学生议,师生讲,学生练”。 
  根据学生思维特征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有所知,而且重在有所思,教会“怎样学”,从“教”逐步过渡到“不教”,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不仅教法活,而且学生情绪高,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知识在实践中真正能得到转化。 
  二、按体裁导读 
  在上述基础上,尤其到了第二阶段就可采用按体裁自读导学的方法,即按照课本中记叙、说明、议论等不同体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课文提示、思考、练习确定该文教学任务,设置不同问题供学生自读时思考和读后展开讨论。如: 
  记叙文:理清六要素、确定中心,了解怎样为中心选材组材,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借助哪些辞格、运用哪些准确词语等。 
  说明文:被说明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顺序怎样安排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语言表现了说明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等。 
  议论文:明确三要素、论证方式(立论或驳论),怎样证明论点?各部分间逻辑关系是什么?运用哪些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作用是什么?哪些语言表现出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 
  散文:怎样安排结构,写作线索是什么,运用什么表现形式,怎样叙事抒情,“形散神不散”如何体现,借助什么修辞格、语言特色等。 
  小说:明确三要素:环境在文中的作用、情节怎样安排、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什么形象。哪些辞格形象鲜明、哪些评议准确生动等。 
  诗歌:诗歌的意境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运用哪些联想想象、怎样比兴,它们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什么?用何辞格、作用何在?以及韵脚、节奏等。 
  同时,每进行一课教学,首先要编织出精美的破题导语,感之以美、传之以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上述提及的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问题分阶段导学,即第一阶段在“讲读”中把各类不同文体课文教与学的方法展示出来,为培养“自读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阶段让学生带着上述各类问题在自读和教师导学中学会阅读、理解、分析的基本方法,在“导读”中逐步培养起语文学习能力。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学生自己提出诸如上述的问题,相互展开讨论,教师从中引出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三、按单元归纳比较 
  根据现行教材按单元安排的特点和同一体裁文章自然有相似之处的规律,可以同一单元的文章归纳起来进行比较,能使学生更快理解相同或相近文体的特点,更快地掌握其写作方法。在教法上,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知识短文的相关常识,精讲单元领首课,再带动其余篇目的研读,然后进行单元同类体裁课文的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不同篇目的各自特点,了解课文本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怎样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的,进而了解同类体裁的一般特点和特殊情况,掌握同一体裁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掌握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把单元听、说、读、写落到实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