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与专业化成长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现在大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的一个缺憾: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包括已经不再上学的我们。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教师而言,读专业性经典好书,就是最重要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专著,就应当在你所教的学科领域,使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发展的弹性、空间很大,如果能坚持读书学习、教学相长,就能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杰出和卓越,就能成为专家学者甚至教育家。一个杰出的教师,一个卓越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也首先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我的眼里,优秀教师一辈子就是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使教学闪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彻底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读书,能促进教师历史地思考人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升华。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边教边读,更需要在阅读中思考,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失与反思。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不仅包括自觉地向老教师、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学无止境,教无尽头”,终生学习,是一个人,特别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据我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要么什么都不读,要么读一些短小的小品文,比如《读者》、《青年文摘》一类,或是拿着手机阅读一些玄幻、穿越、言情类的小说,一谈到大部头学术著作就大呼头疼。现在有一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的就是读书。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期望出现现成的方案,照着别人的套路前行。这种想法是不行的,课程改革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我们要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读书与实践,摸索出富有特色的改革方案,没有独立思考是搞不出来的。所以说,每一位教师在读书时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
伟大诗人朱熹曾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要坚持不懈的多读书,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