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在平时讲课中,如何处理高中历史四本选修教材截止时间:2016-08-29
  2. 作业要求:
    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四本,教材内容繁多,在平时讲课中,很多老师都遇到共性问题:如何处理四本选修教材,请各位历史教师探讨一下,以备同志们共享,共同提升。
  3. 发布者:段俊奎

在平时讲课中,如何处理高中历史四本选修教材

提交者:陈永军     所属单位: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2016-08-17    浏览数:2     

 

根据高考新课标的要求,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都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内容的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两者的学习因为内容上存在重叠性和关联性,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如何进行合理有序、有效的衔接及深化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选修课和必修课自成体系,但是选修课是必修的拓展。那么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简单地说就是,一方面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必修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因此,在选修的复习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把必修和选修有效结合,达到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从而架起选修与必修的桥梁,应对变幻莫测的高考形势。    

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合理的框架将选修和必修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形成宏观的知识概念。比如联系相同阶段必修的阶段特征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内容,深化对选修内容的理解。结合选修的内容,拓宽相关必修知识的视野,建立较完整的通史体系。例如:《改革》模块《戊戌变法》一课的复习,必修模块中相关的“列强侵略”“民族工业的兴起”“维新思想”提供了戊戌变法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联系和复习这些必修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戊戌变法发生的必然性和变法的历史作用。总之,结合必修模块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以选修内容完善通史体系,这样有利于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点、线、面、网”立体式的知识体系。

    由于选修模块的专题性特征相对于必修模块更加突出,每一个专题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可供学生探究的课题,但在各专题知识的背景上显得相对独立。复习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有利于选修课复习目标的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