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09-05
  2. 作业要求:

    请任选现行人教版教材的任意一个课题或者一个课时,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策略,三维目标,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字数不少于800字。

  3. 发布者:鹿志明

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蔡玉红     所属单位:舞阳县姜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2016-08-28    浏览数:1     

 

 

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

)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

化合

反应、

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

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

因此本节课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

从介绍氧气

的物理性质入手

,

通过带火星的木条、

硫、

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

,

总结出

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

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

,

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

: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

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

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

比较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

“物质”

为主的教学过程中,

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

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教学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

应该有计划地安

排一个由浅到深、

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

使学生在以后学

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经验证明,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

本课题分两课时

: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

,

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

氧化反应

,

处理达标练习

,

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

,

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

)

学生分析

 

第一

,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

,

所以

,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

方法。

 

第二

,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

,

所以

,

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

信心及方法步骤

,

需要在老师

的不断引导下

,

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

,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

,

还处于盲目阶段

,

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

,

对实

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

,

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

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

,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

突出了实验

,

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

,

为增强效

,

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

;

教学中

,

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

,

充分利用图片、

影片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

,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

实验信息的分析

,

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

,

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

验探索方法

,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

)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

认识化学反应,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

知道缓慢氧化这

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

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会观察实验现象

,

会分析实验

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

,

尊重科学

,

尊重事物发展规

律的科学态度。

 

2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

)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由浅到深

,

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5.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

 

氧气

(

四瓶

)

、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

讨论归纳

,

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

能维持生命

6

7

天,

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

只能维持

6

7

分钟,

人自从获得生

命时,

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

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导入二演示: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得更旺。

大家知道

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呢?这瓶气体就是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

今天,

我们就

来认识一下氧气。

 

(新课讲授)

 

[展示]

 

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3

)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

溶解性如何?

 

1.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

 

改变条件

  

 

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演示]

 

实验

2

2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

 

如何检验氧气?

 

附件

  • 氧气教学设计.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