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2截止时间:2016-09-09
  2. 作业要求:
     

    【研修作业2】请结合培训,谈谈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结合第一次作业完成情况,对第二次研修作业提出五点要求:

    1.结合教学实践,切记空洞。

    2.不少于500字。

    3.注意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4.格式要求四号,宋体,注意分段;

    5.标题设置为【作业】姓名|小学语文13|县区。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

  3. 发布者:李娜娜

研修作业2

提交者:沈翠玲     所属单位: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第一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2016-08-24    浏览数: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

语文的新课改已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观念,素质和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的不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专家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弱。形成这一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研究的重点。

 一、由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注重民主性。

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师本教育”,以教师为本,单向传授知识。新课程语文教学首先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长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欣赏的乐园。一位教育家讲过:“在我们研究的全世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体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过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教室内流淌着师生间和谐的温情,参与学习的热情,审美体验的激情。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由单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奉为教育的“圣经”,只照本宣科的消极的执行的角色,而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独创性,只要老师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就能把它充分地展现出来。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必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的本质是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上,老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书本,超越老师,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讲《最后一课》时,我总结归纳课文说:“小说的主人公小弗郎士,由一个天真幼稚、不懂事的孩子,经过最后一课变成一个热爱祖国的懂事的孩子。”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因为是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才使小弗郎世转变的。”我很赞赏他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同学也为他的回答喝彩“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的置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由课堂获取知识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渠道猎取知识的开放性。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使自己的知识广博,上课时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博览群书,以阔展视野。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一改过去“一支粉笔,两本教材”打天下的局面,而是广闻博识,运用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消息技术有效的服务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思想是开放的,有大语文的观念,课本上的、课外的、生活中的,社会中的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是开放的,教师将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教室里、图书馆、活动室、田野、公园、多媒体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协作性。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自主学习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从而能够跨越时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从而使学生可不受限制的随时随地地了解各种知识,从而极大的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协作性。

四、新语文课程下的教学更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

这里的科学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符合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在阅读教学中,“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是我们的常规顺序,在教学中“怎样写的”是最重要的,无论教育者采用怎样的具体顺序,都要在意识上将丰富学生的生命精神和言语形式放在首位。二是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读物认读——理解——评价——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需根据文体与学生的学习规律加以科学的设计。

艺术,是新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和谐完美的境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课堂的艺术性。而新语文课堂的教学却是教师与教材融为一体,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教师的语言富有魅力,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浇出了绿洲,又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教学过程中有起始的光亮点,有波澜起伏的教学情境,有让师生思维活跃的教学高潮,有余韵悠长的教学结尾,整个过程如一个富有魅力的磁场,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充分的张扬。少了预设的牵引,多了智慧的生成,学生则如精彩剧目中的演员,与文本,作者同喜同悲,或朗读,或讨论,或沉思,或质疑。整个课堂成为一个体验,审美,创造的地方,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成为智慧生成的地方,成为生命成长的地方。

总的来说,新课程实施后的语文是开放性的、民主性的,是和谐、互动的,是不断创新进取的。它是学生最亲密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发现世界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进行自我审视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