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拓展资源 > 正文

反馈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27  发布者:罗丽平  浏览数( -)

反馈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与课程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的方法与模式。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实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常规的传授式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但是高考压力这个强大的干扰因素在高中阶段凝聚成了一股旋风,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课程目标要求。在教学工作过程必须克服干扰才能获得与课程目标相符的教学效果。新型的反馈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很好地克服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干扰因素,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控制整个教学活动。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向双向传输的反馈式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课程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1.学生主体性,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2.实践性,即教学上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3.综合性,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求综合性;4.信息化,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5.开放性,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6.创造性,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反映。结合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促使人们不断地去研究更适合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二、反馈式教学模式

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feedback)。利用反馈来分析和处理被控对象,通过系统的输出来调整系统的行为,使系统沿着预期的目标运行的方法,称为反馈方法;现在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无反馈形式,整节课下来的教学效果如何全然不知。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唱独角戏,‘自问自答’的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反馈式控制系统是通过反馈环节克服干扰因素而使系统达到稳定。教学也是一个系统,它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教学内容(教师传授知识)相当于‘输入量’,教师作为‘控制器’,‘执行器’为教学手段,‘被控对象’是学生,最后的‘输出量’为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反馈途径充当‘检测装置’,输出量(教学效果)通过检查装置返回输入量(教学内容)形成反馈回路,构成反馈式教学模式。

基本的程序如图所示: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反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反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要求,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农村山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反馈式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授课教学模式,农村山区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在反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闭合回路。

三、信息技术课程课堂中反馈式式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利用反馈信息实施反馈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学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课前反馈 教学课前反馈一般是指授课之前,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对应章节的浏览阅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课前反馈的情况确定知识传授的范围,适当地扩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周日晚修必须填写好本周信息技术课对应章节内容的“课前反馈单”,主要内容:1.你对本章节不理解概念有哪些?2.你对本章节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3.你认为教师要扩展的内容是哪部分?4、哪些课程内容需要教师上机操作演示?如第二章第四节“网络数据库”中,从课前反馈表来看大多数同学希望教师讲解“数据库与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怎样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从反馈表来看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含义比较模糊难懂;大部分学生期盼教师继续扩展的内容是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等。事实证明教学中采用课前反馈,反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课堂直接反馈 所谓直接反馈,就是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传递,当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判断。课堂上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每周一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较少,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布置一个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很少花时间去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其实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桑代克提出的心向和态度的学习原则表明:学习者内部的情况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他的行动和成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点滴反馈,哪怕是一丝微笑,或是露出好奇的神情等等,都表示你在授课的过程中某个知识点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或许有时学生在你授课的过程中无精打采,或上机操作其他与课程内容无关的玩意,教师时刻留意这些反馈信息,学生与教师之间才能形成更好的默契,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教学课堂氛围中提高技术素养。教师通过这些反馈信息都应该去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三)巧用作品成果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准确、多渠道、多形式地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促使其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倘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置可否,学生就会感到无成就感,逐渐地就感觉毫无兴趣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他们的成果作品——即反馈信息给他们从而考查教学效果如何,如3.3.5 作品集成,按照作品的设计方案,将已经准备好的素材资料或制作好的功能模板集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这节内容是个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作品,通过作品反馈信息来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作品的信息反馈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素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大大增强,通过学生的作品反馈教师可以按要求把教材内容应用与实践中,从作品成果入手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对信息的加工与获取能力。

四、小结

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反馈式式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反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反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这些心理需求通过正反馈,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加强,最终形成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兴趣。反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反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对哪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从而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扩展。

(二)结合农村山区学生特点,实现反馈式教学并进行成果评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反馈式教学活动,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反馈途径来检测教学内容是否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实践型的课程内容通过成果展览反馈的方式反应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作品评价考察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反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反馈 分组合作 小组讨论 意见交流 作品反馈”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间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教学系统的运行是通过控制与反馈来实现的。反馈与教学目的实现密切相关,反馈回路畅通,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利用反馈信息的反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进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的进程,使师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反馈信息,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周小山 ,严先元.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顾建军. 通用技术必修2[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拓展资源

最新拓展资源

热评拓展资源

热门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