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发布者:古春晖     所属单位:龙川县第一中学社区     发布时间:2016-10-26    浏览数:0

 

浅谈“赏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龙川县第一中学:古春晖

赏识教育立足于对人的发展和生命个体的关爱和尊重,承认差异,走进孩子的心灵,确认孩子发展的内在性,人的发展靠人自我的觉醒和努力。

-------------魏书生赏识教育

   [ 摘要 ] 曾记得,93年,本人读高三时的一节语文作文课上,语文老师一进课室就说,今天老师读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给大家,于是,语文老师动情地念起了我的作文。结束后,老师深情地说:“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感情,语言也特别的优美,只可惜错别字多了点......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古春晖”。从此,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当年语文高考成绩712分......

  [关键词] 信任、激励、宽容、爱心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中学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而“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好理念,能保护学生成长的天赋,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赏识教育”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如何做才能使“赏识教育”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就这问题,本人结合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一线的经验,谈谈几点本人浅薄的认识。

一、从思想上,要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它是一种思维视觉,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基本理念是:“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一种开发潜能的同时保护学生可持续发展资源(灵性)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从行动上,要赏识学生,在赏识中发展学生。

(一)“赏识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力不同,性格各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欣赏每一个学生,用“爱”关心他们,用真心包容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其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

其次,要了解学生。据调查,现代中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不是“事业型”的,而是“朋友型”的。他们渴望与教师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渴望能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人,是能够与他们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大朋友”。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他们谈心、聊天,敞开自己的胸怀,接纳学生的一切,善于观察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动向,力争从各个角度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第三,要尊重学生。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首先就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就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信任的手势和信任力量。信任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会给学生身体上、心灵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其次,要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使他们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

可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赏识教育”是相互贯通的,必须在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施“赏识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赏识教育”的关键——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育教学中,有时我们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到你对他的鼓励和赞赏,成为促进其进步的强大动力。

例如;学生邱汕,其本身是一名择校生,学科基础知识较差,所做的作业常常文不对题,字迹潦草。面对他的作业,我没有批评反而用红笔将他答得比较“好”的内容圈出来,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为他喝彩。由于 “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此后,他的作业,为答得更好而绞尽脑汁。让老师赏识,作业越做越好。正是在这积极赏识的氛围中,他对思想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赏识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赏识教育”要实事求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激励的同时,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对学生加以肯定。这是一种片面夸大“赏识”的教育行为,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做的后果会误导学生,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让学生分不清自己真正的实力,摸不清自己的水平和位置,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从而变得盲目自信。这样就会让他们陶醉在一片废幻的赞美声中,因一叶障目,而不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缺乏竞争意识,失去继续向前的动力。也会让学生不辨真假美丑,不明是非曲直,从而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甚至误入歧途。。

第二、“赏识教育”要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亮点”,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这样更有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三、“赏识教育”要因材施教

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的操作。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更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

第四、“赏识教育”要有艺术性

在教育中我们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像“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一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等等。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不是一天二天,一次二次就能实现教育好、转化好学生的方式方法,“赏识教育”需要教师长期的、渐进的、日积月累的用“爱”关心、爱护学生。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效果。青少年学生是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他们灿烂无暇的笑容。让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点燃学生自信之灯,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愿每个学生都能永远灿烂微笑。

参考书目:

1): 周弘老师第五代家庭教育模式       20097

2): 魏书生:《魏书生讲赏识教育》    20098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