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发布者:罗日红 浏览数( -)
高考理综化学科解题策略与方法
一.解题顺序:
1.考虑到一整份高考理综试卷的难度以波浪线递增,建议同学们按题号的顺序答题较为合理。当然,若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先作记号跳过,防止因前面做题耗时过多,造成后面较容易的题目没有时间做而失分,整份试卷完成后再做前面作记号跳过的题目。
2.考虑到一整份高考理综试卷是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组成,单纯按题号顺序答题可能会造成知识与思维的混乱,建议同学们按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答题较为合理。
二.时间分配:
根据公式: 300分/150分钟=2分/分钟.可知化学科2分钟/单选题,3分钟/双选题,则一卷选择题共花费时间:6×2+2×3=18分钟.考虑到二卷的四道大题的难度、文字组织与表达、书写、分析、思考等因素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建议同学们最好一卷选择题用15分钟,二卷非选择题用35分钟,大约9分钟/大题。
三、基本解题方法:
纵观整道题目,把握大局,注意题目所处的“化学情境”,忌断章取义,造成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够准确、不够具体、不够全面。
1.解一卷选择题时,注重题干与选项的相关联系,选项之间的相关性和相斥性。
2.仔细审题,抓住题眼与关键词,如:正确与错误、溶液的酸碱性、
元素的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实验操作与方法、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体积、反应物用量等)
3.解实验大题时,应紧扣实验目的。因为每一个步骤、每一种试剂、每一个反应、每一个装置都是为了安全地、环保地、科学地、较快速地、较完全地达到实验目的。若是定性检验实验应注意其它物质存在而造成的干扰,若是定量实验应从减少误差着想。一般情况下,实验大题都是从使用了什么仪器、加了什么化学试剂、发生了什么反应、某个装置(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的作用、某一个步骤如何操作及其目的、某种离子的检验、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守恒法和关系式法)、实验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等方面进行设问。
4.解有机大题时,应紧扣有机物之间转化过程中,碳的骨架和官能团如何变,进而推知反应物如何断键,生成物如何成键,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物的转化发生了什么反应,可以从反应条件、分子式的变化、官能团的变化、分子量的变化、碳原子数的变化、提供新信息进行迁移等方面综合考虑。若题目出现较为复杂的有机物,可用“残基法”
进行解题,包括书写同分异构体。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时,切记应注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如:HCOOCH3、HOOCCH3、CH3COOH;OHCCH3、CH3CHO、HOCH2CH3; 、
5.“化工流程图题”是以化学实验为手段,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物质间的转化和分离提纯, 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过滤、分液、
蒸馏、萃取、结晶(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①加入的化学试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应考虑加入的化学试剂的量的多少(少量、适量、足量、过量、定量)
③每一步物质间的转化和分离提纯应保证较快地、较完全地进行。
④保证得到较多的、较纯的产物。
6.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大题是针对可逆反应(或弱电解质的电离、有弱难溶盐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在一定起始条件(投料、温度、浓度、压强、体积)下,一段时间后,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或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达到平衡状态,若再改变条件,将达到新条件下的新的平衡状态。
①在任何条件任何时间下建立的平衡状态都是不完全、不彻底的。
②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的途径、投料的次数无关。催化剂只能缩短平衡状态建立的时间,并不改变平衡状态。
③压强的改变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应考虑是否有气体、反应物气体的分子数与生成物气体的分子数是否相等、是恒压还是恒容、是体积的改变还是充入不反应的气体。
④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稀释溶液却促进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般情况下,产物离子的浓度反而减少。对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升高温度可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也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升高温度
均起促进作用。
⑤平衡的移动只减弱条件的改变但并不抵消。
⑥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其大小反映进行的程度,若恒温,则平衡状态之间可通过平衡常数相等进行列式计算。
⑦平衡量=起始量±变化量,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体积,
转化率=转化量/总量×100℅,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化学知识网络
化学 |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实验 |
结构理论 |
有机化学 |
化学反应原理 |
反应类型 |
反应方向 |
反应速率 |
反应限度 |
反应能量 |
守恒思想 |
结构决定性质思想 |
绿色化学思想 |
化学概念 |
化学计算 |
理论 |
平衡理论 |
电解质溶液理论 |
化学思想 |
定性与定量思想 |
化学能力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