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拓展资源 > 正文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上)语文

2016-12-05  发布者:杨焕丽  浏览数( -)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上)语文

第一、六单元试卷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1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1

 3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2

 4)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2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hé zhé     )的鱼盼等着雨水!

2)我jí bù xiá z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2)它虽然曾经使我们zhuì zhuì bù ān       ,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xīn xiā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1______         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的雪,(2            ______   ,想跟随琦君女士去品尝那地道纯正的家乡的春酒……

二、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山北之塞/前毖后    B.河曲智叟以应/羊补牢

C.妻献疑/真不知马也   D.始一/窥谷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8、用原文的话回答,(3分)

愚公以三个理由来反驳智叟:①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意在衬托移山之艰难,愚公品质之可贵。

B.写邻家小孩“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与智叟的言行形成强烈的对比。

C.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地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愿望,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也隐喻愚公的理想是不现实的,是凡人不可能实现的。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或异二者之

B.解孤非之仇邪/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无尉/怀乡

D.孔子之曰/不求达于诸侯

1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

  1. 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15.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摘编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
16.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4分)

 

 

 

 

 

17.阅读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B.文章通过我对奶奶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自己懵懂无知的愧疚和对奶奶的无限思念。

C.文章第三段写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爬树的经历和心情,希望任何事都可以在树上解决,如吃饭,睡觉等,把孩子的天真描述的十分透彻。

D.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老海棠树与奶奶相比较。“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这说明了海棠树与奶奶的关系。

三、(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女作家桐华说过,青春的可贵在于那颗盈满勇敢和热情的心。勇敢与热情,是她致胜的魔杖!其实,人人都有一柄致胜的魔杖:执着、好奇、自信,抑或是师长的激励、榜样的引领、挫折的磨炼……同学们,什么是你致胜的魔杖呢?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___是我致胜的魔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材料一:天已经亮了,我没等向皇帝道贺就回到了自己的家,因为虽说我立了一大奇功,但我说不准皇帝对我这种立功的方式是不是很反感。根据这个国家的基本法令,任何人不管其地位如何,如果在皇宫区域内小便,一律处死。

材料二:接受名门贵族子弟的男学校配备有庄重博学的教师,他们手下还有几名助教。孩子们的衣食简单朴素。他们受到荣誉、正义、勇敢、谦虚、仁慈、宗教、爱国等方面原则的培养教育,除了短暂的吃饭、睡觉时间以及包括锻炼身体在内的两小时娱乐活动之外,他们总有些事情要做。四岁以前男仆给他们穿衣服,之后则不管身份多高,都得自己穿衣。女仆们年纪相当于我们的五十岁,只做那最粗贱的活儿。孩子们绝不允许同仆人交谈,只许一小伙或大群地在一块儿玩耍,还总得有一位教师或者助教在旁,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幼年时代染上愚顽的恶习。一年中父母只准看望孩子两次,每次看望的时间只有一小时,见面和分别时可以亲一下自己的子女,但那种时候总有一位教师在旁,他不准做父母的窃窃私语或对孩子表示爱抚,也不准他们带进玩具、糖果之类的礼物。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大奇功”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材料二中谈到的教育问题发生在格列佛游历的哪个国家?你认为这个国家的教育中有哪些是不合理的?]

                                                                                               

3、在《格列佛游记》第四卷里,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骃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足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你是如何理解这段情节的?请你结合《格列佛游记》一书的主旨和艺术风格作简要分析。

                                                                                                         

                                                                               

                                                            

 

 

 

 

 

 

 

 

试卷答案:

一、12涸辙  急不暇择  惴惴不安  馨香3 c【应该说“不胜其烦”。】4 D 【删去“的主要读者”。】51)示例一: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
示例二:想与格列佛一起游历小人国(作者名1分,作品中提及的地点1分,两者分别评分。)
2)示例一: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
示例二:想追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作者名1分,事情中含有作品名称1分,两者分别评分。)

二、(一)6D   7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而山不加增    9D

(二)【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10B【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1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2【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三)13 A【是逆境】14 C 【“逆境中……不浮躁……潜心读书”与原文意思不符。】

15 【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1分)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1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1分)。应该驾驭环境,用于读书(1分);而不是被环境左右,影响读书。(1分)本题最多得4

(四)16、春:糊纸袋  夏:补花、洗菜   秋:扫院子、扫大街   冬:在灯下学习。

17、①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②她想学点文化,跟上时代,拥有工作。

18、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她的执著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19.D(应是象征的手法,以老海棠树象征奶奶)

附加题:1、小人国(利立浦特)皇宫失火,格列佛狠狠地撒了一泡尿,扑灭了大火。

2科网]利立浦特。①学生睡觉的时间以及包括身体锻炼在内的娱乐时间太少;等级森严,缺少平等的教育观念;孩子与父母之间交流时间少,缺少亲情。

3、作者在这里借慧骃国的所见所闻来讽刺英国社会统治阶级贪得无厌,剥削下层百姓,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的现象。

 

三、20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没有标题扣2分。

2.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拓展资源

最新拓展资源

热评拓展资源

热门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