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2017年1月10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河源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吴志文    所属单位:连平县高莞中学社区    提交时间: 2016-09-26    浏览数( 0 )

校本研修作业

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 西地平线上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积累文中生字词,能够理解文中引用文化人物和文学作品内容的作用,能够赏析写景状物的特点,能够体味大美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阅读和直观观察能够说出三次落日的异同,通过合作交流探讨文本引用文化人物和文学作品内容的作用,通过分析感悟总结写景状物的方法,通过拓展想象领悟大美的内涵。

主要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分析,体验,品味,领悟,开放,整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是艺术家的情人。在品评美文的过程中,领悟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增强审美意识,愉悦身心,提高精神品质,在潜意识中体验和认同悲剧美和英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说明课题选自哪一教学模块,整体分析该教学模块,并分析本课在教学模块中的价值及重要性、本课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苏教版模块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下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

本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是号召阅读者把自己看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并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本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深思自然。

本专题将所选文章分成三个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

本课是第一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能够通过研习文本,增加热爱自然的感情,提升审美品位。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三、学情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习本课时学生刚上高一不到两个月,还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当时以新课程的理念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许多学生还处在不适应的学习状态里。

在预习时了解,学生会读文字,但是不会思考;学生机械阅读,不会质疑;学生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很难抓住阅读要领。

从平时学习观察,鉴赏文学作品处在零度学习状态,对美文的领悟能力还是空白,看到自然类文学作品只会说要热爱大自然,根本不能以文本来探究,没有依文面答的习惯。

这实际上是给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很大的学习难题,更何况这一篇带着历史文化内涵的散文,虽然落日常见,但是加上西部特殊文化内涵就不好理解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讲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在此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研究了自己的教学对象、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后,教学就有了针对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点拔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3.分析文中引用典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

1.《共公怒触不周山》了解地陷东南,天倾西北的故事。

2.自然是艺术家的情人。道不远人”“道在迩而求诸远意思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手脑并用

以此神话故事让学生明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大胆想象。

引出移人之情移我情来鉴赏美。

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1)字音辨正(略)

2)内容填空(地点):第一次落日  第二次落日  第三次落日 

2.分析概括:

1)三次落日的异同是什么?(明确:雄壮,惊骇,震撼——壮烈,悲壮,壮美)

2)三次落日在层次结构上可以作调整吗?(明确:自然,人生,社会——三个侧重,由自然到人再到社会)

三次落日各有侧重,每一次落日又都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方法来表现?(明确:烘托,对比,正面侧面等)

1.积累字词

熟悉内容

2.体验文本

应用表达

倾听吸纳

 

解构内容

建构意义

鉴赏探究

1.作者写落日却写到一棵柳,一首曲,一个作者的创作,一个英雄的西征,这到底有什么深意,请你就自己的理解抓住一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本文作者在写落日时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观,就你认为写得最动情的一处谈谈你的感受,或者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3.了解作者高建群。

1. 对话交流

2.  批判质疑

3.  独立思考

4.  知人论世

个性表达

碰撞共性

四、领悟拓展

1.美无所不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本文同学们领悟了天地中的大美。美可分优美和壮美两种,请举出实例来说明这两种美。

2.关于古诗中落日诗句积累阅读。

3.结束课:《我心永恒》背景音乐。

席勒说: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要体现理想。作者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大美之本质面目的还原。

1.创造表达

2.领悟应用

课堂延展

七、教学评价设计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设计较好地体现了高中新课程这一理念,同时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教学中突出重点,课堂容量大,节奏紧凑,可操作性强。课堂实施过程主要是分析和探究。对文本的分析是整体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对文本的探究过程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的特点。文本的每个层次相对于整个文本来说是局部,但相对于其内部层次来说又是整体,本设计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探究本真地还原了自然和历史文化相融后的大美本质。

八、板书设计

西地平线上

高建群

定西高原 (正面)           壮烈 依恋

罗布淖尔荒原 (正面)       悲壮  庄严              { 大美 }:震撼 惊骇

阿勒泰草原  (侧面)        壮美  豪放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