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2017年1月10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河源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刘锦高    所属单位:龙川县实验中学社区    提交时间: 2016-09-26    浏览数( 0 )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原电池

年级学科

高三化学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刘锦高

工作单位

龙川县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关键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模式,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黑板,电脑,投影仪

软件:暴风影音播放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激趣引入

先以西红柿实现了自己成为电池的“梦想”来引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怀疑、惊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分析原电池原理

从西红柿电池中抽象出铜锌原电池的“无导线”实验室模型,通过演示实验1,形成学生对金属与非氧化性酸认知上的冲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完成对原电池原理的第一次分析。

观察实验,感到疑惑,表达观点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有电子丛锌片转移到了铜片上的猜想学生提出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导线间会有电流,并用实验验证想,完成学生分组实验2

激发实验兴趣,完成第一次实践认识

实验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结合实验1提出问题“如何能够明显的看到有电子丛锌流进了铜?”引发学生实验2,完成学生对原电池的初次实践认识。

认识并理解电子和电流的流向,确定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

引发对原电池的进一步认识展开对原电池原理的第二次理论分析

实验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通过实验2提出问题“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判断?”引发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第二次分析,书写电池反应式

学生动手实验

初步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引发学生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思考

完成对原电池原理的第二次实践认识,学会合作学习

原电池原理应用

进而提出问题“构成原电池应具备哪些条件?”引发学生探究实验34,完成学生对原电池的第二次实践认识。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

观察,思考

应用原电池原理,完成对原电池的第三次认识

作业布置

讲述格林太太的故事,布置作业:

1.结合格林太太的故事,谈谈你对原电池的认识。

2.查阅资料了解发展中的原电池。

聆听,记录

拓展、延伸课堂内容,为下节课打基础

板书设计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工作原理。总反应方程式:Zn + 2H+= Zn2++ H2

(电脑演示铜锌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老师评语

附件

  • 教学设计方案.doc下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