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2-30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2月30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河源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陈柳柳    所属单位: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社区    提交时间: 2016-09-26    浏览数( 54 ) 【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年级学科

地理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陈柳柳

工作单位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陡坡和缓坡,从而选择登山、攀岩的路线。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关系。

 2、等高线图上山体的五种基本形态和判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观察法、手势法等。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地图册

软件:PPT

 

教学设计思路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其进行解释,和学生进行简单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2、了解等高线,等高距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3、掌握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明确概念

 

夯实基础

【悬念设问】叫一个学生上讲台,以教室地面为海平面提问:学生的身高,讲台的身高,学生的身高和讲台的高度差是

【归纳小结】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随堂练习】

 甲处的海拔,乙处的海拔,甲相对乙处的相对高度多少米?

1、学生观察比较:学生的身高,讲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海拔)。学生的身高和讲台的高度差是相对海拔(相对高度)。

 

2、理解并识记:海拔、相对高度。

 

 3、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读懂图,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教师提示学生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

 

 

 

 

2、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身高和讲台高度,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的能力。

 

 

 

 

理解原理

 

【过渡承转】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这就要通过等高线来表示。

【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

【归纳小结】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特点

【学生讨论】读课件,回答等高线,等高距的概念及其特点

【随堂练习】


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设疑提问】等高线又是如何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课件展示】让学生观看课件flash动画理解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

【归纳小结】将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垂直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即可绘制成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特征

 

 

 

 

 

 

2、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3、观察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动态课件,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课件演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练习巩固 

  

 

 

【过渡承转】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那么我们可以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获取到什么信息呢?

【引导总结】展示PPT,教师引导总结“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随堂练习】   

 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好?小康要去攀岩,请你给他设计一条路线,并且说说原因

 

 

 

1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并对照山体地形思考:等高线的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2讨论归纳:等高线密集,坡度,适合爬山;等高线线越稀疏,坡度,适合攀岩

 

3反馈练习,巩固知识,活学活用。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多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学习的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结合现实,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

 

 

 

 

 

找出规律

【过渡承转】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如何辨认它们呢?

【课件展示】山体不同部位图片,让学生识别山体不同部位。

【课件展示】让学生看“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讨论归纳】山顶、山脊(分水岭)、山谷(有河流流经)、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1观看多媒体演示,熟悉不同山体部位,观察不同部分的名称位置以及表示它们的等高线的特点,即辨别其方法。

 

2理解识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用简单易理解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辨别山体五种不同形态的等高线图。

 

 

 

 

梳理总结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的高度的概念

二、等高线的特点

三、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四、山体五种不同形态登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生与老师共同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的高度的概念

二、等高线的特点

三、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适合攀登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适合爬山

四、山体五种不同形态登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