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7-01-10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2017年1月10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河源第一中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张磊    所属单位:河源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社区    提交时间: 2016-09-26    浏览数( 4 )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年级学科

高一地理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张磊

工作单位

河源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教学目标

分析探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关键

①分析探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②分析探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案例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学法:自主学习和探究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投影仪

软件:会声会影,FlashPPT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太阳的人事不陌生,而且有着一定的地理探究分析和思维能力,因此在讲授此课时,主要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案例等材料等设计相关问题情境进行探究,主要环节有情境设计(展示相关材料)——引出问题——引导学习分析对比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升华——归纳地理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2分钟)

我们上节课讲到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之一:除了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还有一个条件是?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再提出“万物生长需要太阳”说明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时交代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知识目标和重难点。

学生复习回答问题:太阳状态稳定,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

通过复习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目标1的教学:太阳辐射及其能量来源(5分钟)

教师播放flash视频《太阳辐射》,观看完之后学生集合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后视频,阅读课本,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自主学习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能量来源。

准备相关flash视频。

承接过渡

我们知道太阳通过太阳辐射给我们提供能量,那太阳辐射对我们地球的影响具体有哪几个方面吗,或者有什么方面的例子?

知识目标2的教学: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4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121.7,然后用课件展示相关填空题。

学生阅读课本P121.7回答课件展示的填空题。

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

承接过渡:

提出问题:那我们是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建设太阳电站呢?

再次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每个地方的太阳辐射不相同?是哪些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下面我们就进入探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知识目标3的教学:影响太阳的因素。(1)纬度因素。(9分钟)

首先让学生完成课本的活动阅读P13页图1.8《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在学生判读地理统计图表时,提问学生判读地理统计图表的第一步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的图1.8,思考判读地理统计图表的第一步是什么?

纬度因素环节1:产生提出问题。

教师播放以“全球人口总数变化”为例子的视频,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第一步是读标题,第二步是读横纵坐标和图例,第三步是读变化趋势及规律。

学生听讲和学习地理统计图表的判断方法。

准备视频“以全球人口总数变化”为例子的视频

讲授完地理统计图表之后,让学生再重新自主学习——判读课本的图1.8

学生通过判读图1.8得出变化趋势:达到大气上界的年总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因素环节3:运用判读方法。

教师在学生得出变化趋势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与纬度有关系。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纬度因素环节4:提出理论假设。

向同学们展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图,纬度高低与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关系的材料,太阳直射斜射与接受太阳辐射多少的关系示意图等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纬度低的太阳高度是比较大还是比较小,直射是属于太阳高度角大还是小,直射接受的太阳辐射多还是斜射接受的太阳辐射多?

学生在教师引导阅读相关材料,通过回答的问题进行探讨纬度高低与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关系与太阳辐射强弱的问题。

纬度因素环节5:深入验证探究。

老师利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探索和组织逻辑,得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接受的太阳辐射强;而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阳辐射弱。

学生听讲,做相关笔记。

纬度因素环节6:得出地理原理

知识目标3的教学:影响太阳的因素。(2)天气因素。(5分钟)

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过渡,请同学们找出全球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找出来回答之后,再继续进行引导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太阳辐射,下面以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为例进行探讨

学生阅读全球太阳辐射总量图,找出答案是:全球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方时在南北回归线附近而不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赤道地区。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西北内陆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纬度的高低和太阳辐射的强弱关系。

学生进行对比,发现西北内陆地区比东南沿海地区纬度高,但是太阳辐射比东南沿海地区强,学生就会产生问题

利用案例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产生问题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比较西北内陆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一个从字面理解的明显的差异是:一个是位于内陆,一个是位于沿海。

学生对比分析,发现一个是位于内陆,一个是位于沿海。

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显著性差异,解决问题。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比较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明显差别:一个天气比较怎么样,另外一个天气怎么样?

学生对比分析西北内陆地区的天气不同地方。

教师在学生对比分析天气情况后,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升华,晴天多与阴天多主要的差异在于日照时间的长短。从而再得出地理原理:天气晴朗,晴天多,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阴天多,日照时间段,太阳辐射弱。

学生听讲分析和点拨,做笔记

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升华,得出地理原理。

知识目标3的教学:影响太阳的因素。(3)地势因素。(6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纬度相近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太阳年辐射的多少情况。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纬度相近的青藏高原是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而四川盆地却成为太阳年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地区。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纬度相近的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在下到各小组进行倾听、指导和点拨。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原因和组织语言

小组讨论问题

教师随机抽取两个小组回答原因,其他小组补充

抽到小组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在学生小组回答完之后,教师在进行引导点拨升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显著性差异是地势的高低。地势的高低会影响空气的厚薄程度和水汽的多少,从而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最后引导学生组织语音得出地理原理: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是辐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学生专心听讲和做笔记

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升华

知识目标3的教学:影响太阳的因素。(4)大气透明度因素。(5分钟)

给学生展示“北京鸟巢体育馆在不同大气透明度情况下的情景图”进行对比,老师通过讲授法来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大气透明度如何影响太阳辐射;大气透明度低,大气中尘埃杂质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高,大气中尘埃杂质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

总结(2分钟)

教师利用知识框架的结构和结合板书进行知识总结,重点总结影响辐射的因素。

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生成分析逻辑。

随堂练习(4分钟)

针对影响太阳辐射的四个因素各出一道相应的课堂练习题。

一一针对进行巩固和加强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一课时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及其能量来源:电磁波,核聚变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高低——太阳高度角大小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日照时间长短

3.地势:地势高低—大气厚薄程度—大气削弱作用强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低—尘埃杂质多少—大气削弱作用强弱

 

老师评语

该节课堂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

附件

  • 河源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张磊教学设计.doc下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