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微课作品 > 正文

作业标题 :微课作品截止日期 : 2016-12-30

作业要求 :

通过培训学习,制作1篇微课作品,微课制作要求如下:

(务必提交自己原创的微课,不可提交他人的作品,如为他人作品,坊主一律批阅为不合格) 

1、微课片头为微课内容标题,标题居中显示,请标明作者及单位。如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提升 (作者:张三  河源市第一中学) ”

2、微课的类型可多样,例如:

 ① 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 

 ② 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③ 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④ 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

3、微课制作时应确保录音效果,无干扰噪音,音量适中。普通话基本标准,讲解声音清晰。

4、引用的图片、动画、影视等应做处理,不要出现第三方版权信息。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

5、提交微课作品时,可在文本编辑框中写明微课设计的思路、教学方法和拍摄使用的工具或软件。

视频格式:avi/mpg/mp4/flv/wmv/mov/3pg/mvb/mkv,时间请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视频上传步骤介绍:

http://html.study.teacheredu.cn/el/proj_1313/article/37001/6574473.htm?ms=1474603810702

微课制作方法欣赏【视频版】:

http://html.study.teacheredu.cn/el/proj_1313/article/37001/6491695.htm?ms=1474603787795

作者 :项目管理员

微课作品

2016-09-23提交者:学员刁鹏荣浏览(2 )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囚绿记》

年级学科

九年级语文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刁鹏荣

工作单位

龙川县新田中学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单元要求及课文特点,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⑵ 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运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囚绿后感情的变化,并且对于作者对绿的进行探讨,提出爱的正确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囚绿后情感发生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态,理解爱的真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及本文主旨。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以及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这里我要求学生各自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将学生带入一种爱绿的情境之中,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对绿的爱。

.对于作者对绿的这种,学生畅谈看法,讨论绿的象征意义,老师在总结时结合相关背景点出文章的主题。讨论不仅能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也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的点拨则在关键处点燃思维火花,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提示,拓展学生思路,画龙点睛。

.启发体验法。阅读是从感受和体验开始的,但学生的阅历有限,体验比较浅,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老师一定的启发。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课本、黑板、粉笔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PPT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在这一课中我首先以朗读带动课文的理解,理清思路,抓住作者在囚绿后对绿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主要用讨论点拨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文中作者爱绿的原因,引出文章的主题。再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法联系他们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相似的经历或者体验,谈一下他们对于这种的感悟。下面我就本文的这一课时谈谈教学的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走进绿的诗,绿的美。(看多媒体欣赏绿的诗,绿的美)
二、解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看多媒体)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看多媒体,指导朗读

a.       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朗读流利、停顿合理、语调自然,感情恰当。

教学设计思路

a.       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2.理清思路: 

【我们的方法】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关键句,即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哲理思考的句子或体现行文脉络的句子。 

1)寻(遇、得)绿(14)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 chen)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2)观(赏)绿(57)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焦”字理解。) 

3)囚绿(811) 

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放(释)绿(1213)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念、忆)绿(14)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3.小结: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教学设计思路

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看多媒体,文章结构小结)

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挚爱?(看多媒体,重难点分析)

作者在文中不吝笔墨地赞美了绿,比如说: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常春藤,作者爱绿的原因蓬勃象征生命、希望;向阳象征追求光明、自由;固执象征不屈的抗争精神

答案是:绿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它还象征着爱和幸福,是人们追求光明的象征,它代表着猗郁的年华等等。

象征手法的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老师总结:作者在释绿的时候提到的卢沟桥事件正是本文的写作背景,联系当时中国的现实情况,我们对绿的认识应该更进一步,它的不屈,它的顽强正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们知道,作者正是因不屈于日本宪兵的迫害而遭酷刑逝世。作者对绿的歌颂正是对中国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不屈不挠精神的颂赞。

四、知识拓展、提升(看多媒体,知识拓展、提升)

作者对绿的爱是真诚而美好的,然而在囚绿的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囚绿后,作者发现绿病损后,有一些后悔和内疚,但仍不放走它。在这里,作者对绿既怨怒又爱怜,既欲开释又难舍的两难心态表现得很到位。然而学生的阅历有限,对于这种情感很难把握到位,所以我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自己类似的经历,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627-196861),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周婷婷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她已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

老师总结:面对人生百态,面对种种冲突,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五、总结主旨(看多媒体,文章中心总结)

作者以他的生命唱出一曲绿色的歌,以不屈的意志去迎战敌人的刺刀。他通过对那一抹绿的歌唱,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精神的赞扬,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六、布置作业(看多媒体)

完成小作文:对于作者因为爱绿囚绿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七、评价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本课中,我主要抓住了作者对常春藤感情变化这条主线来结构全文的。设计的问题也很简单,所有的问题都围绕作者爱绿展开的,几个问题的设计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由作者对绿的爱升华到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赞颂,从而指向文章主旨。

在这一过程中我把思考空间的都留给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注意挖掘文章本身的深刻内容,也能够做好知识的拓展延伸,尤其是最后关于的探讨,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我觉得一堂课最重要的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并且,不管任何设计,都难以设计出学生的精彩,一旦他们的思想闸门打开,他们精神世界所迸发出的深刻独到是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和设计的。在课堂上我们能够看到鲜活的思维,也要面临严格的考验,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努力。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第一阶段(8分钟)

分析作者及写作背景

朗读课文

进入课文,多媒体

第二阶段(17分钟)

分析课文

小组讨论

理解课文,多媒体

第三阶段(8分钟)

课文知识扩展

小组讨论

联系生活,多媒体

第四阶段(7分钟)

作业及反思

做作业

知识运用,多媒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囚绿记》

遇绿──喜悦绿是生命、希望象征民族性格

赞绿──留恋慰安、快乐看到民族希望

囚绿──爱怜追求光明的性格赋予时代精神

放绿──祝福永不屈服于黑暗寄托美好祝愿

念绿──怀念

老师评语

微课是以视频和音频为主,向学生传授某一知识点。

微课作品

最新微课作品

推荐微课作品

热门微课作品

热评微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