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各位学员:

大家好!“提升工程培训”为省级专项培训,包含:56学时网络研修+24学时基于网络校本研修,两部分都完成后方可视为完成此项培训任务。请各位参训教师务必于1231前提交校本研修成果,请在以下两种成果类型中选择一种进行提交,提交后由工作坊坊主进行审核。

成果1: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形式),提交时需附上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等辅助材料。

【说明】各校、各学科组应要求不低于20%的参训教师提交成果1,小学科至少提交1份,具体由学校、学科组长统筹安排。

一、课堂实录

1. 课程时长: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 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 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3. 后期制作要求:1、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2、视频文件要求(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编码的MP4文件。 (5)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720*576以上。 (6)视频大小不能超过500M

注意:课堂实录请不要以附件形式上传,平台可以直接提交视频后观看。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以文字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500字。

三、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以PPT呈现形式,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有逻辑性,体现课堂的主要脉络,形式要注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具体内容以文字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200字,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促进教学改进。
    成果2: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等(wordppt形式)

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具体内容以文字、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至少提交1份内容,文字内容不少于500字。

 

注意:所有文字和PPT内容排版要求整洁、美观,避免出现字体大小混乱、排版参差不齐,防止出现错别字以及语句不通的情况。不要出现具体的时间日期、教师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等内容。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徐伟林    所属单位:龙川县田家炳中学社区    提交时间: 2016-12-02    浏览数( 0 )

 

3. 杜甫诗五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杜甫生平;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而体会诗情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 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杜甫诗沉郁顿挫、雄浑有力的现实主义风格。

【学习重点】

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不同情感,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学习时数】:2课时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点拨追问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月夜》

导入

从古到今,人类就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朋友,那就是月亮。它给暗夜的人以光明,给身世凄凉的人以温暖;给独处者以勇气;给失意者以关怀。正因为这样,它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滋长成丰富而又迷人的中国月文化。在以往的悠悠岁月里,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月圆这一自然景观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尽遐思,他们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逐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怀自然涌上心头,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月诗《月夜》。

预 习 案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今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他所投奔的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州舟中。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他的诗于是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谴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成“李杜”。代表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写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二、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huán: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huǎng):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三、解释诗句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探 究 案

探究一1、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鄜州望月之人是谁? 

讨论明确:诗人远在鄜州的妻子。诗篇首联的“闺中”,系指闺中人,古代妇女多居于闺房之中,所以,这里用作妻的借代用法。诗人起笔没有直接抒发他对妻的如何怀念,而是想像杨氏夫人此时此际也是独个儿在鄜州看月。这里的一个“独”字写尽了妻的孤单落寞的情状,“看”字里兼含“忆”的意味。

2、明明是杜甫写的诗,应该是“今夜长安月,思念鄜州妻”才对啊,怎么反而写妻子思自己呢?

讨论明确:作者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了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正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想念妻子,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他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的焦心。妻子如此,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样就显得更加的委婉含蓄,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探究二: 从诗歌“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可以看到,在家里的不仅有妻子,还有儿女。为什么作者却说是闺中“独”看呢? 

讨论明确: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儿女还小,他们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得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的凄苦心情,因此虽有儿女在旁,但并不能分解妻的忧愁。所以,妻子只能“独看”。这里用小儿女的不解忆衬托妻子的“独”。更突出了妻看月时的孤独感。

探究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两句诗人又进而写其妻月下久立时的情景。这是诗人的一种设想。  1、为什么会“湿”,为什么会“寒”?  

讨论明确:他设想妻对月念远,思情一定很深,在月下也一定站得很久。因为思情深,看月久,她那梳成环形的头发也被秋夜的雾露沾“湿”了。她那洁白如玉的手臂也被清冷的月光映“寒”了。突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深。不知不觉就已经夜深了。其实是烘托出自己对妻子家人的思念之切。“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2、妻子站了那么久,她忆的是什么呢?她在担心什么? 

讨论明确:因为丈夫身处已经沦陷长安,不知安危,所以她心急如焚,泪流满面。而诗人想到妻子在家中一定会十分担心自己,所以也伤心得落泪了,“双照泪痕干”一句可以证明两人都因担心对方而落泪。

探究四: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讨论明确:由于诗人怀妇情殷,更想到妻对他的关注之切,于是他自然而然地在尾联中表达了他个人的愿望:将来在什么时候,最好是在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夫妇二人能共倚薄幔,同庆团圆,共诉离情,让月光照干他俩脸上的泪痕,那该是何等的欢乐啊!表达了诗人渴望战争早日结束,渴望早日与亲人团聚的愿望。虽然事实上杜甫日后回到羌村和妻儿重聚,战乱尚未停歇,但这两句里还是隐含着他对国事的关心。                   

探究五:古代诗话有“诗眼”的说法,认为“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指出这首诗的诗眼来?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独看”:写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时”的未来。“双照”泪痕才干,表达诗人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独看”泪痕不干也就包含其中了。“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渴望和平的生活,包含战乱之中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独看”和“双照”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最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 

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贯通全诗,采用借景抒情、暗示手法(答“双照”、“独看”的对比,虚实结合也可以。)望月怀人,通过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检 测 案

一、当堂检测

1.诗歌的首联和颔联互为 因果 关系。颔联是首联的 补充 加强  

2.请说出尾联的言外之意:希望结束天下乱离的悲哀,期待有一个四海升平的安定社会。 

3.“双照泪痕干”中的“双”指的是谁?   自己和他老婆 

4.诗中作者设想了  妻子儿女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  的情景,别出心裁,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

5.“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真切地表现了作者盼望  家人两地相思之情,盼望一家团圆 。

二、查阅关于 “月”的诗句。

(一)借月亮抒发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二)借月亮来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  

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三)借月亮抒发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四)有月色渲染气氛,表达贬谪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

1.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第二课时

学习《蜀相》和《登岳阳楼》

导入

在卧龙岗,有一副对联,对联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陈述了谁的事迹?(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后世人的尊敬,有许多诗人写诗来纪念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怀念诸葛亮的诗歌,杜甫的《蜀相》。

洞庭湖上,一岳阳楼,古往今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一楼何奇?一楼不奇。奇的是众文人的才华,众文人的情怀。孟浩然曾在洞庭湖边描绘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就是孟浩然的大气。其实,像孟浩然这样的大气人物是从不会寂寞的,就像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杜甫,也留下了千古佳作——《登岳阳楼》,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预 习 案

一、写作背景:

《蜀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登岳阳楼》: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二、解释《蜀相》和《登岳阳楼》诗句

1. 《蜀相》:首联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锦官城外柏树成林的地方。颔联相映台阶的满园绿草独自显露春色,相隔树叶的黄鹂徒劳地在欢唱。颈联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定下三分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两朝开创大业济国安时。尾联出师尚未取得最后胜利却病逝,使后代英雄常为之泪满衣襟。

2. 《登岳阳楼》:首联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颔联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颈联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尾联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探 究 案

一、《蜀相》问题探究:

1.首联对柏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渲染安静肃穆的气氛,暗含对诸葛亮的景仰。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讨论明确:自:独自。空:徒劳地。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反衬出祠堂的凄凉伤感。

3.名句赏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者借这句话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抒写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惋惜,寄寓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

4.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乐与哀因果转换,对比效果强烈,在今昔对比中,蕴含了诗人无尽的哀愁。这里既有诗人忧国忧民的真诚,也有对蒙难君王的伤悼。哀其不幸蒙尘,讽其荒淫误国。这是李唐王朝衰败的悲歌,也是诗人为国破家亡而泣,可谓句句伤心,字字血泪。

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惋惜,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登岳阳楼》问题探究:

1.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分析其意境。

  讨论明确: 意象:吴楚、乾坤、孤舟、戎马、关山、凭轩  意境:雄浑阔大、凄凉落寞。  

2.“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讨论明确:早年就有向往之情,如今终于登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只是在衰残之年方得以登临,在今昔对比之中,抑郁之情和斗志难酬的感慨流露无遗。

3.颔联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情: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4.本诗意境雄浑阔大,归功于“坼”“浮”两字炼得好,请分析这两字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坼”字,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5.颈联和尾联是如何表现忧国忧民的主题的?  

讨论明确:颈联写自己之凄苦情状:亲朋绝少而音讯难通;年老体衰而又病魔缠身;生活艰难,唯有一叶小舟顺流漂泊,困顿潦倒之状令人凄然。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尾联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检 测 案

阅读杜甫《宿江边阁》,完成文后问题。 

宿江边阁(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云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1、请描述诗人所见所闻的场景,说说引发你怎样的联想。 

山径一片昏暗,暮云罩着山岩,河水翻腾,映在水中的月亮也随着波浪翻滚,捕食小鱼的鹳鸟已经歇息,生性贪婪的豺狼还在争闹攫食。  使人联想战争时期的动乱,人们被掠夺、不得安宁的生活现状。            

2、试简述本诗的主旨。

战祸不息,自己又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因此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表现出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

老师评语

附件

  • 3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ppt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